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没那么玄乎。咱们换个方式聊,别扯那些复杂的术语。
打个比方,你是个船长,要带船员穿越一片天气预报说未来几年都可能风暴不断的魔鬼海域。这就是“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你的目标是不仅要活下来,还要最终到达宝藏岛。这就是“保持战略韧性”。
这时候,你有两种选择:
-
看别人怎么开船:你看别的船都往东走,你也跟着往东;别的船降下半帆,你也跟着降。这叫“类比思维”。顺风顺水的时候还行,一旦遇到前所未见的风暴,别的船翻了,你大概率也得翻,因为你都不知道为啥要往东开。
-
用“第一性原理”开船:你把自己关在船长室,不去看别的船,而是拿出最基本的海图和物理学手册,开始思考几个最本质的问题:
- 船要浮在水上,最基本的原理是什么? 是浮力定律。所以,我必须时刻保证船的配重、结构和载量是合理的,绝不能超载,还要定期检查船体有无漏水。
- 船要在海上前进,最基本的动力是什么? 要么是风,要么是发动机。风是免费但不可靠的,发动机可靠但消耗燃料。所以,我的策略必须是“风大的时候用帆,风停了或者逆风了就启动发动机,但燃料储备必须能支撑我到下一个补给点”。
- 船员要活下去,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 是淡水、食物和健康的身体。所以,不管外头风浪多大,我必须确保船上的食物和水有严格的配给计划,还要有医生和药品,防止大规模生病。
你看,当你从“浮力”、“动力”、“生存”这些最最基础、不可动摇的公理出发去制定策略时,你的决策就变得异常坚实。你不再是模仿别人,而是基于事物的本质来应对未知。
现在,我们把这个比喻换回商业世界:
-
船的浮力原理 -> 公司的核心价值:你的产品/服务为客户解决的那个最根本、最痛的问题是什么?经济好的时候,你可能加了很多花里胡哨的功能。经济不确定了,就要砍掉所有不必要的装饰,把所有资源都用在那个核心价值上。比如,如果你是开餐厅的,核心价值就是“好吃、干净、饱腹”。这时候就别花大钱搞装修了,把菜品做好、保证后厨卫生才是王道。客户没钱了,会砍掉娱乐,但不会不吃饭。
-
船的动力系统 -> 公司的现金流:风就是市场红利,发动机就是你的核心业务。市场好的时候,风投、贷款、客户都追着你跑,就像顺风满帆。经济不确定时,风停了,甚至开始逆风。这时候唯一能让你活下去的就是你的“发动机”——健康的现金流。第一性原理会告诉你,不管收入有多高,利润有多大,只要现金流断了,公司就死了。所以,所有决策都要围绕“能不能产生正向现金流”来展开。催收账款、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不做亏本赚吆喝的买卖,这些都是基于现金流这个第一性原理的决策。
-
船员的生存需求 -> 公司的组织能力:你的核心团队是谁?他们最需要什么?经济不确定时,人心惶惶。这时候最根本的就是要稳住核心团队。给他们不切实际的画饼没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是:核心员工需要的是“安全感”和“明确的目标”。所以,你要坦诚沟通公司现状,告诉大家我们现在的首要目标是活下去,我们的计划是什么,每个人的任务是什么。把资源(薪酬、期权)集中在这些最能创造价值的核心员工身上。
总结一下,所谓的在不确定性下通过第一性原理保持韧性,说白了就是:
别再天天盯着外面的风向、学着别人的样子了。静下心来,问自己几个关于你事业的、最根本的、像“1+1=2”一样不可动摇的问题:
- 我的客户离了我就活不下去的那个点,到底是什么?
- 支撑我公司活下去的那口气(现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推动这一切发生的核心团队,他们最底层的需求是什么?
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想清楚,然后把你所有的资源和精力都押在这些答案上。这样,无论外界环境怎么变,你的核心都是稳的。就像一棵树,风暴可以吹掉它的叶子,甚至折断一些树枝,但只要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春天一来,它总能重新发芽。那个“根”,就是你用第一性原理找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