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咱们把这事儿想得简单点。
第一性原理思维,说白了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把一件事儿拆到最基本、最不能再拆的“砖块”,然后从这些“砖块”出发,重新盖一座属于你自己的“房子”。
在拉投资的时候,大部分人是怎么干的?他们用的是“类比思维”。 比如:“我们是宠物界的‘爱彼迎’”、“我们是给老年人用的‘抖音’”。 投资人一听,哦,大概明白了。但他的下一个念头就是:那你跟爱彼迎/抖音比,差在哪?凭什么是你?宠物市场真的需要一个爱彼迎吗?他会用他脑子里已有的“类比对象”来给你挑刺。你是在别人的框架里玩,很难说服他。
但如果你用第一性原理,整个气场就不一样了。
你跟投资人坐下来,不聊“我们像谁”,而是聊这个世界的“基本事实”。
举个例子,假设你要做一个新的社交产品:
-
用类比思维的普通人会说: “我们要做一个挑战微信和抖音的图片社交App,是中国的Instagram。”
- 投资人反应: (心里翻白眼)又一个。凭什么?怎么打得过?没戏。
-
用第一性原理的你会说:
-
先拆解到“砖块”(基本事实):
- “人是社会动物,有分享和被关注的底层需求,这个几万年没变过。”(这是人性层面的砖块)
- “现在的社交平台,比如微信,关系太沉重,发个朋友圈要顾虑老板、同事、亲戚,表达压力很大。”(这是现有解决方案的问题)
- “抖音是纯娱乐,刷完就走,很难形成真正的‘关系’和‘沉淀’。”(这是另一个方案的问题)
- “手机摄像头越来越强,图片和视频的创作门槛几乎为零。”(这是技术层面的砖块)
-
用这些“砖块”重新盖“房子”(你的解决方案):
- “所以,基于这些事实,我们发现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的空白:一个能让人‘无压力地表达’,并且能‘因为共同兴趣而形成新关系’的地方。我们的产品,就是围绕这个核心需求建立的。它通过XXX机制,让用户可以只跟志同道合的陌生人分享,通过YYY算法,精准匹配兴趣圈子……”
-
你看,这么一说,说服力在哪?
-
1. 你不是在模仿,你是在创造。 你告诉投资人,你不是在抄作业,而是深刻理解了问题的本质,并且基于本质,设计出了一个全新的、更优的解法。这显得你非常深刻,不是一个投机取巧的跟风者。
-
2. 你定义了战场,而不是被动挨打。 你没有掉进“如何跟微信竞争”的陷阱里。你重新定义了一个问题:“人们需要一个无压力的表达空间”。在这个你定义的新战场里,你就是唯一的王。投资人必须顺着你的逻辑来思考,而不是用他固有的思维框架来拷问你。
-
3. 你的故事非常坚固,很难被问倒。 当投资人质疑你某个功能时,你总能回到你的“第一性原理”上去。“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功能?因为它解决了‘表达压力大’这个核心痛点。” 你的所有决策都不是拍脑袋想的,而是从最底层的逻辑推导出来的,这构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逻辑闭环。
-
4. 它展示了你的潜力。 能用这种方式思考的创始人,意味着他未来在遇到其他难题时,也同样有能力拨开云雾、看透本质,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投资不仅仅是投项目,更是投人。你展现出的这种思维能力,本身就极具价值。
总结一下,用第一性原理去融资,就像你不是在卖一幅临摹的画,而是在向他展示你是如何从颜料、画布这些最基础的元素开始,创造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杰作。这种从源头开始的自信和洞察力,才是最能打动投资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