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余市10年获奖对日本威士忌意味着什么?

Luis Hood
Luis Hood
Fifteen years as a master bourbon distiller.

这么说吧,2001年余市10年获奖这件事,就好比一个一直默默无闻、只在自己老家有点名气的独立乐队,突然在格莱美上拿了个“年度最佳专辑”,还打败了所有摇滚巨星。

这件事对日本威士忌来说,就是一声惊雷,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具体来说,有这么几个关键点:

1. 一战成名,撕掉了“模仿者”的标签

在2001年之前,全世界的威士忌爱好者,一聊到好威士忌,脑子里只有苏格兰、爱尔兰,最多再加个美国。日本威士忌?在很多人眼里,那基本就是个“cosplay”苏格兰威士忌的模仿者,上不了大台面,是个很小众、很东方的玩意儿。

但这次不一样。余市10年是在英国权威的《威士忌杂志》(Whisky Magazine)举办的“Best of the Best”盲品大赛中拿到了最高分。“盲品”是关键,意味着评委们在不知道自己喝的是什么牌子的情况下,纯粹靠味觉来打分。结果,来自日本的余市把一堆苏格兰名酒给干掉了。

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这不是日本人自卖自夸,而是被最懂威士忌、也最“傲慢”的英国人,在最公平的规则下,亲口承认:“你们这玩意儿,牛!”。一下子,日本威士忌“模仿者”的帽子就被摘掉了,大家开始正视它,承认它是一种顶级的、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威士忌。

2. 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引发了“淘金热”

这个奖项就像一个信号弹,全世界的威士忌老饕、收藏家、酒商的目光瞬间就聚焦到了日本。他们开始好奇:“这个叫‘Yoichi’的是什么?日本除了它还有什么好酒?”

于是,大家开始疯狂地寻找和购买日本威士忌。不光是余市,三得利旗下的山崎、白州等等也跟着被发掘出来。这直接导致了日本威士忌的出口量暴增,从一个主要在日本国内消费的产品,变成了全球烈酒市场的抢手货。

3. 直接导致了今天的“一瓶难求”和价格飞涨

这是最直接、我们普通消费者感受最深的影响。

威士忌这东西,尤其是带年份的(比如10年、12年),不是说你想生产就能马上生产出来的。2001年得奖后,需求量一夜之间暴涨,但酒厂里存着的那些10年、15年、20年的老酒,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好比一个农民的粮仓突然来了全世界的人买米,那点存货哪够分?

结果呢?酒厂的陈年原酒被迅速消耗。为了维持供应,他们只能把带年份的酒款(比如获奖的余市10年)陆续停产,改成无年份标示的威士忌(NAS)。这也是为什么你现在去买日本威士忌,会发现大多数都是“余市”、“山崎”这种没有年份的,而一旦出现“山崎12年”、“余市10年”这种,价格就高得离谱。

简单总结一下:

2001年余市10年的获奖,就是日本威士忌的“诺曼底登陆”。它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不是配角,而是能和苏格兰威士忌平起平坐的主角。它为日本威士忌赢得了全球的尊重和关注,但也意外地引爆了市场,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这种高价、稀缺,甚至一瓶难求的局面。可以说,没有那一次获奖,日本威士忌可能至今还只是少数亚洲爱好者圈子里的“秘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