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在电商早期为何坚持“先解决信任问题”?这是否体现了第一性原理思维?
这么说吧,这事儿其实特好理解。
你想想,在二十年前,让你给一个网上认识、但压根没见过面的人打钱,去买一个你摸都没摸过的东西,你心里虚不虚?钱打过去了,对方不发货怎么办?发过来的东西是坏的、是假货怎么办?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退货流程和消费者保护。
这就是当时所有人搞电商都面临的一个坎儿。大家都在想怎么把网页做得更漂亮,怎么拉更多的商家来开店。但马云想得更深一层:如果买家和卖家互相不信任,那这个“交易”的根基就不存在,上面的一切都是白搭。网站再好看,东西再多,没人敢下单,等于零。
所以他死磕“信任”问题。这就像你要盖一座大楼,你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外墙用什么颜料、窗户是什么形状,而是地基稳不稳。对于电商这座大楼来说,“信任”就是那个地基。
怎么解决呢?他搞出了支付宝这个东西。逻辑很简单:你买东西,钱先不直接给卖家,而是给支付宝这个“中间人”保管着。卖家看到你付钱了,就发货。你收到货,检查没问题,在网上点个“确认收货”,支付宝才把钱打给卖家。如果你觉得货不对板,就可以申请退款,钱就能退回来。
你看,支付宝就像一个公正的裁判,一下子就把买卖双方的顾虑都打消了。这个模式盘活了整个中国的电商。
这算不算“第一性原理”?我觉得非常算。
所谓“第一性原理”,说白了就是拨开层层迷雾,直击问题的本质。别人都在想“怎么优化一个在线商店?”,这是在模仿和改良。而马云在想“一笔交易能够发生,最最基础的条件是什么?”。他得出的结论是“信任”。
他没有去模仿当时国外eBay的模式(因为国外信用体系和物流体系已经很成熟),而是从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把“交易”这件事拆解到了最原始、最核心的要素——信任,然后围绕这个核心要素,设计了一整套规则和产品。
所以,先解决信任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策略,而是一种直达问题根源的思维方式。这在当时,绝对是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