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创业者将融资视为终极目标?第一性原理如何帮助他们避免这一误区?

Silja B.A.
Silja B.A.
Systems engineer with 10 years experience in first principles.

这么说吧,你可以把创业想象成一次开车自驾游,你的目标是开到某个风景优美的目的地。

为什么有些创业者会把融资当成目标?

因为在自驾游的路上,车需要加油。融资,就是去加油站加油。

有些司机开着开着,就忘了要去哪儿了。他可能觉得:

  1. 加油本身很有面子:每次融到一大笔钱,媒体报道,朋友点赞,感觉自己特成功,好像已经到了“人生巅峰”。这比默默开车、服务客户要风光多了。这就好比有人到处炫耀自己去了多少个加油站,加了多少升98号汽油,而不是聊他看到了多美的风景。
  2. 没油了,恐慌:公司账上快没钱了,发不出工资,交不起房租。这时候唯一的念头就是“找钱”,融资成了活下去的唯一目标。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如何说服加油站老板给他加油,而不是思考路线对不对,车子有没有问题。
  3. 把加油当成了里程碑:整个环境都在说“A轮”“B轮”“C轮”,好像创业就是通关打怪,融到下一轮就是过了一关。大家都在比谁更快到达下一个加油站,而不是谁离最终目的地更近。

说白了,他们把“过程”和“工具”(加油)当成了“终点”(目的地)。

第一性原理如何避免这种误区?

第一性原理就像一个导航仪,它会不断地提醒你:“你的目的地是星辰大海,不是下一个加油站。”

它让你抛开那些“别人都去融资了”“融到资就是成功”的外部噪音,去思考几个最根本、最赤裸裸的问题:

  1. 我这趟旅行的终点到底是哪?

    • 一个企业的根本是什么?不是融资额,不是公司规模,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并因此获得持续的收入。说白了,就是你做的东西得有人愿意花钱买,而且能一直买下去。这才是你创业的“目的地”。
  2. 我现在真的需要加油吗?

    • 思考这个问题时,你会发现钱只是一个工具,一个“加速器”。你应该问自己:我需要这笔钱去干什么具体的事?是雇更多的工程师开发一个客户急需的功能?还是投入市场推广让更多人知道我的好产品?
    • 如果你的产品没人要,方向都开错了,那融资(加油)越多,你在错误的路上跑得越远,死得越快。
  3. 除了加油,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能让我到达目的地?

    • 是不是必须融一大笔钱才能干活?我能不能先做个简单的产品,服务一小批客户,先赚到一点钱(自带油箱),证明我的路线是对的,然后再考虑去加“大油”(融资)跑得更快?

所以,第一性原理就是把你从“如何搞到钱”的焦虑中拽出来,让你聚焦在**“如何为客户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这个核心上。

当你把“创造价值”这个根本问题想透了,融资就自然回归了它的本质:它只是你在正确道路上,为了更快到达目的地而选择使用的一个工具而已,不多也不少。你的目标永远是远方的风景,而不是路边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