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谈判中,如何运用第一性原理洞察对方的真实诉求?
老哥,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没那么玄乎。所谓“第一性原理”听着吓人,说白了就是“刨根问底,找到最根本的目的”。在谈判桌上,别光听对方说了什么,要琢磨他为什么这么说。
我给你打个比方,这就像两个小孩抢一个橙子。 两个人上来都说:“我要这个橙子!” 这是他们的立场。 如果你直接介入,最“公平”的办法是把橙子一分为二,一人一半。结果呢?两个小孩可能都不满意。
但如果你用第一性原理去琢磨,多问一句:“你们要橙子干嘛呀?” 一个小孩说:“我想喝橙汁。” 另一个说:“我想用橙子皮烤蛋糕。”
你看,这下问题就清楚了。他们的真实诉求,一个是要果肉,一个是要果皮。这俩根本不冲突。最好的方案是,把果肉榨汁给第一个小孩,果皮给第二个小孩。两个人都100%满意。
回到投资谈判,道理一模一样。
投资人拍桌子说:“我必须占30%的股份,估值不能超过5000万!” 这就是他的“立场”,就是那个“我要橙子”。
这时候你别急着跟他吵估值和股份。你要像那个问“为什么”的大人一样,去琢磨他背后的“真实诉求”。怎么琢磨?
1. 不停地问“为什么”,但要包装得好听点。
- 对方说:“我必须占30%。”
- 你不能直接怼:“凭什么?”
- 你可以换个方式:“王总,我理解您对我们项目很有信心,想多拿一些股份。能不能分享一下,30%这个数字对您来说,具体意味着什么?是希望能达到某个决策影响力,还是出于投资回报模型的测算?”
- 对方说:“估值太高了,最多5000万。”
- 你可以问:“李总,我们内部是根据未来三年的业务增长和市场卡位做的估值。很想听听您的看法,您觉得5000万的估值是基于哪些关键因素考虑的?是不是担心我们在某个方面的风险?”
通过这种“请教式”的提问,你就能一层层把他的壳剥开。
2. 找到他真正的“恐惧”和“贪婪”。
投资人的决策基本就这两个驱动力。他的真实诉求,往往藏在这里面。
- 他要30%股份,为什么?
- 诉求可能是“控制”或“安全感”(恐惧): 他可能觉得低于这个比例,就没有“一票否决权”,万一你们乱搞,他没法阻止,他的钱就打水漂了。
- 诉求可能是“回报率”(贪婪): 他的基金有最低回报要求(比如必须达到8倍回报),根据他的退出模型,倒算回来就必须占这么多股份。
- 诉求可能是“内部交代”(面子/规则): 他可能对自己的LP(出资人)或者投委会有承诺,说这个项目必须占多少比例。
3. 怎么验证你的猜测?
你可以提出一些“假设性”的解决方案,看他反应。
-
如果你猜他是为了“控制权”:
- 你可以说:“王总,我们非常理解您对资金安全的考虑。如果我们把投票权和股份比例做一些特殊设计,比如在某些重大决策(如公司出售、创始人退出)上,给您一票否决权,但在股份上我们稍微调整一下,您觉得这个方向可以探讨吗?”
- 如果他表现出兴趣,那你就找对方向了。说明他要的不是“30%”这个数字,而是“否决权”这个实质。
-
如果你猜他是为了“回报率”:
- 你可以说:“李总,我明白您对回报的期待。要不我们加个对赌条款?如果我们未来两年的业绩达到某个目标,就按现在的估值算;如果达不到,我们愿意把估值下调20%,或者无偿转让一部分股权给您。这样您的回报不就有保障了吗?”
- 如果他开始跟你讨论对赌细节,那说明你抓住了他关心“回报确定性”的诉求。
总结一下:
别在对方的“立场”上跟他硬碰硬。把他提出的条件(估值、股份、条款)看作是“症状”,你要做的,是通过不断地、有技巧地提问,找到他背后的“病因”(真实诉求)。
这个“病因”无非就是:我要安全感、我要高回报、我要控制权、我要在老板/LP面前有面子。
一旦找到了这个根本原因,你就可以跳出他给你的框架,设计出各种创新的方案(比如调整投票权、加对赌、设计不同的股权类别等),像分橙子一样,既满足他的核心诉求,也保障你自己的利益。这才是高手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