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标设定时,第一性原理如何帮助避免盲目跟风?

Silja B.A.
Silja B.A.
Systems engineer with 10 years experience in first principles.

没问题,这事儿我给你掰扯掰扯。

你可以这么理解:

想象一下,你和一群朋友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旅行。

这时候,大部分人的做法是“跟风”: “诶,他们都坐飞机去,那我们也坐飞机吧,肯定最快!” “我看攻略上都推荐住那个网红酒店,咱们也订那个吧!” “他们都去那个网红景点打卡,咱们行程里也必须加上!”

这就是类比思维。因为别人这么做了,而且看起来效果不错,所以我们也跟着做。这在很多时候是有效的,省事儿。但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去旅行”,而不是“复制别人的旅行”,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万一你恐高呢?万一你预算有限呢?万一你对人文历史更感兴趣,而不是网红打卡点呢?盲目跟风,你可能花了很多钱和时间,结果玩得并不开心。


那第一性原理是怎么做的呢?

它就像一个特别会“刨根问底”的朋友,他会拉住冲动的你,问几个最根本的问题:

  1. “咱们这次旅行,最核心的目的是什么?”

    • 不是“去那个地方”,而是“为什么要去”。是为了放松心情?还是为了探索未知?是为了增进朋友感情?还是为了拍出好看的照片?
  2. “基于这个核心目的,有哪些确定不变的要素?”

    • 如果目的是“放松”,那核心要素就是“舒适、安静、没有压力”。
    • 如果目的是“探索”,那核心要素就是“新奇、有挑战性、能学到东西”。
    • 同时,还有些客观限制:我们的预算是多少?我们有几天假?每个人的体力怎么样?

看到了吗?第一性原理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目标(去旅行)拆解回它最原始、最本质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目的、我们的限制)。它把“别人怎么做”这个干扰项先扔到一边。


拆解完之后,再重新组合,形成你自己的方案:

  • 如果你的核心目的是“和朋友们彻底放松”,预算也有限。那你可能会发现,坐飞机去人挤人的网红城市,住又贵又吵的网红酒店,简直是南辕北辙。最佳方案可能是找个近郊的、带温泉和厨房的民宿,大家一起做做饭、泡泡澡、聊聊天。你看,这个方案里可能根本没有“飞机”和“网红景点”,但它完美地实现了你的核心目标。

  • 如果你的核心目的是“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那你就不该去那些已经被拍了无数遍的网红机位。你应该研究当地的光线、地图和独特的文化元素,自己去创造一个全新的、属于你自己的“打卡点”。

回到你的问题:第一性原理如何帮助避免盲目跟风?

总结一下,其实就三步:

  1. 无视潮流,问到底:当一个新目标、新风口出现时(比如所有公司都说要做“私域流量”),先别急着跟。问自己:我们业务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提升复购率?还是获取新客户?“私域流量”这个东西,它的本质是什么?(是建立一个低成本、高触达的客户沟通渠道)。

  2. 审视自己,找匹配:我们最核心的客户群体是谁?他们习惯用什么沟通方式?我们有能力去运营一个需要持续输出内容的社群吗?这个“新东西”的本质,和我自己业务的本质,匹配吗?

  3. 自主决策,造轮子

    • 如果分析完,发现“私域流量”的本质和你的需求完美匹配,那你就不是在“跟风”,而是在“做一个基于深刻理解后的明智决策”。你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干,而不是因为“别人都在干”。
    • 如果分析完,发现根本不匹配,那你就能理直气壮地拒绝这个潮流,把资源投入到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地方。你就成功地避免了一次盲目跟风。

所以说,第一性原理就像一个“目标过滤器”。它帮你过滤掉那些来自外部的、嘈杂的、别人的成功路径,让你回头审视自己内心真正想要什么、自己手里真正拥有什么,然后用最直接、最根本的逻辑,搭建出一条只属于你自己的路。

这样设定出来的目标,才站得住脚,才不会因为风向一变,你就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