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a B.Eng.
Christa B.Eng.
Young tech entrepreneur, recently launched an AI-powered SaaS.
这事儿得分阶段看,不能一概而论。
你可以这么想,你开了一家小面馆。
用户获取成本(CAC):就是你为了让一个新客人进店吃饭,花了多少钱。比如,你印了传单花了100块,发了1000张,最后来了10个新客人,那每个新客人的获取成本就是10块钱。
用户价值(LTV):就是这个客人,从第一次来,到未来再也不来,总共在你店里消费了多少钱,让你赚了多少钱。
现在回到你的问题:获取成本是不是比用户价值还高?
1. 创业初期,很有可能是。
你的面馆刚开业,没人知道。为了吸引第一批客人,你可能会搞“第一碗面半价”或者“免费送个小菜”的活动。假设一碗面卖20块,成本10块,你赚10块。但为了拉他进来,你送了个5块钱的小菜,再加上发传单的成本,你花在第一个客人身上的“获取成本”可能高达15块。他这次只消费了20块,你只赚了5块。这么一看,获取成本(15块)确实比你这次从他身上赚的钱(5块)要高得多。
这在互联网公司早期叫“烧钱换市场”,大家都在亏本赚吆喝,先用优惠把用户拉进来,把规模做大,指望他们以后能继续用你的产品。
2. 但从长期看,必须不是。
如果那个客人,因为你家面味道好,环境干净,以后每周都来吃一碗,一年下来在你这消费了1000多块。那你当初为了让他进门花的那15块钱,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这时候,他的“用户价值”就远远超过了“获取成本”。这是一个健康的生意。
反过来,如果所有客人都是贪图小便宜,吃完你这次半价面就再也不来了。那你每拉一个客人就亏一笔钱,拉得越多,亏得越快,面馆很快就得关门大吉。
总结一下:
- 在公司刚起步、产品刚上线的时候,用户获取成本高于用户(单次)价值,是正常现象,算是一种投资。
- 但如果长期来看,一个用户的总价值还覆盖不了获取他的成本,那这个商业模式就有大问题了,说明你的产品没有留住人的能力,或者你拉客人的方式成本太高。
所以,所有做生意的人,尤其是互联网创业的,天天都在算这两笔账,想尽办法降低获客成本,同时提高用户后续的消费(也就是用户价值)。这俩数字的关系,基本上决定了一家公司能不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