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产品上线计划是否一再延期?

Christopher Mcclure
Christopher Mcclure
Seasoned entrepreneur with 15 years in tech startups.

兄弟,我太懂这种感觉了,这简直是每个做产品的人都会经历的“日常折磨”。感觉就像在追一个永远也追不上的公交车,眼看就要到了,它又往前开了一点。

首先得说,这事儿不赖你,也不是你的产品特别倒霉。这在圈子里是个普遍现象,有个专门的词叫“范围蔓延”(Scope Creep)。

给你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

本来你只想盖个小茅屋,能遮风挡雨就行。开工了,你觉得,哎呀,加个窗户吧,亮堂。然后又觉得,要不墙刷成白色的?地板也得铺一下吧?既然铺了地板,不如再搞个地暖?搞了地暖,那房顶是不是也得用好点的瓦?……最后,你发现你本来只想花一个月盖个茅屋,结果半年过去了,你对着一个半成品的“豪华别墅”地基发愁。

你的产品上线计划,就是这个“茅屋变别墅”的过程。

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通常就这么几个:

  1. 追求完美,总想“再好一点”:这是最大的坑。总觉得“这个功能还不够好用”,“那个界面还能再优化一下”,“万一用户不喜欢怎么办?”。于是不断地修改、增加新功能,想一次性就拿出个王炸产品。但现实是,没有产品在第一个版本就是完美的。你看现在牛逼的微信、淘宝,它们最早的版本简陋得不行,但关键是,它们先“生”出来了。

  2. 缺乏一个“最小可行产品”(MVP)的概念:这是个很重要的思想。意思就是,我们第一版产品,不要想着满足所有人的所有需求。我们只需要用最核心的功能,解决最核心用户的那一个“最痛的痛点”就行了。比如,你想做个社区App,别一开始就想着要有直播、商城、短视频、私信……你可能只需要先做好“让有同样兴趣的人能发帖子、能回帖子”这一个核心功能,然后就上线。先拉到第一批用户,听听他们的真实反馈,再决定下一步做什么。

  3. 对工作量的预估过于乐观:一个功能,想的时候可能觉得“不就加个按钮,后台存个数据嘛,一周搞定”。真做起来,你才发现要考虑各种异常情况、要做测试、要适配不同手机、要设计数据库……实际花的时间可能是预估的三倍甚至更多。

怎么办?

别灰心,这不是绝症,有药方:

  1. 狠下心,砍功能:把你现在计划要做的功能列个清单。然后开始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第一个版本没有这个功能,我的产品会死吗?” 如果答案是“不会,只是没那么酷”,那就果断地把它砍掉,或者放到第二、第三版计划里。记住,你的目标是“上线”,不是“完美上线”。

  2. 定义清晰的 V1.0:明确地写下来,我的1.0版本,就包含A、B、C这三个功能,界面做到什么程度,只要没有影响使用的Bug,就算完成。然后定一个死线(Deadline),比如“x月x日,不管怎么样,必须上线”。这个死线就是你的终点线,逼着你去做取舍。

  3. 拥抱不完美,快速迭代:把上线看作是“开始”,而不是“结束”。产品上线了,你才能得到市场的真实检验,用户的反馈比你闭门造车想一百个功能都宝贵。早点上线,早点收到差评(是的,差评很重要!),你才知道哪里需要改,然后快速推出下一个版本去优化。这叫“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所以,你的产品计划不是“永远”延迟,只是陷入了一个常见的循环。你需要做的,不是把车造得更豪华,而是先把四个轮子和一个发动机装上,让它能跑起来。先上路,再在路上边开边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