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创业经历能打动他人吗?

洋介 充
洋介 充
Startup ecosystem analyst and advisor with 7 years experience.

哥们儿,这事儿问到点子上了。一个IT工程师的创业故事能不能打动人,关键不在于你的技术有多牛,代码有多优雅,而在于你能不能把冰冷的技术,用有温度的故事包装起来。

别先急着说你用了什么框架、什么算法,那些是“做什么”(What)和“怎么做”(How)。听众,无论是投资人、用户还是你未来的员工,首先关心的是“为什么”(Why)。

你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打磨一下你的故事,看看能不能把人“勾”住:

1. 你的“初心”是什么?——这是故事的灵魂

别说“我发现一个市场空白”,这太干了。换个说法,把它变成一个个人经历:

  • 是因为你自己或身边的人遇到了一个天大的麻烦吗? 比如,“我妈每次用手机挂号都搞不定,操作太复杂,我当时就想,我一个做软件的,为什么不能给她做一个连老年人都会用的一键挂号APP?”
  • 是某个瞬间让你“忍无可忍”吗? 比如,“有一次为了做一个项目,我连续加了两个星期的班,身心俱疲。我就想,为什么我们工程师就得这么苦?我能不能做一个工具,把我们从这些重复、枯燥的工作里解放出来?”

你看,后面这种有具体场景、有情绪的表达,比“提高效率的SaaS工具”要动人一百倍。故事的核心是人,是情感。

2. 你都踩过哪些“坑”?——这是故事的血肉

一帆风顺的故事没人爱听,大家爱听的是“英雄历劫”。你遇到的困难、你的挣扎、你的绝望时刻,才是最能引发共鸣的地方。

  • 技术上的坑: “当时为了攻克那个难题,我们团队三个月没睡过一个好觉,试了七八种方案都失败了,差点就放弃了。”
  • 市场上的坑: “产品做出来了,信心满满,结果根本没人用。我一个个去问用户,被骂得狗血淋头,才知道我们做的根本不是人家想要的。”
  • 个人挣扎: “最难的时候,账上就剩几千块钱,下个月工资都发不出来。我整晚整晚地失眠,想过要不就关了公司回去打工算了。”

这些“伤疤”不用怕揭开,它们是你勋章。它证明了你的执着和韧性,也让你的形象从一个“程序员”变得立体、丰满。

3. 你的“灵光一闪”是什么?——这是故事的转折

在经历过种种磨难之后,你是怎么找到出路的?这个转折点是故事的高潮。

  • 可能是一个用户的无心之言点醒了你。
  • 可能是你在某个深夜调试代码时,突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
  • 可能是你读到某本书、见到某个人,给了你启发。

把这个“啊哈!”时刻讲出来,听众会跟着你一起有“拨云见日”的爽快感。

4. 你想创造一个怎样的“未来”?——这是故事的升华

最后,把你的个人故事,上升到一个更大的愿景。你的产品,不只是一个工具,它能给别人带来什么改变?能让这个世界有什么不同?

  • “我希望以后,所有像我妈一样的老人,都能轻松享受到互联网的便利,而不是被科技抛弃。”
  • “我希望我们的工具,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项目,让每个工程师都能有时间去陪伴家人,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总结一下:

一个能打动人的故事 = 一个源于个人情感的初心 + 一段充满挣扎的奋斗血泪史 + 一个柳暗花明的转折点 + 一个能让别人也心向往之的未来。

别怕自己嘴笨,真诚是最大的技巧。你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只需要把你的真实经历和感受,用朴素的语言讲出来。

试试看,把你的故事用这个结构重新梳理一遍,然后讲给你身边不懂技术的朋友听,如果他都能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眼角有点湿润,那你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