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甚至可以说是创业前必须想清楚的核心问题之一。很多人看到一个市场已经有巨头或者一些活得还不错的公司,第一反应就是“没机会了,一片红海”。但实际上,这往往是最大的误解。
你看到的“活得好好的”,可能只是假象。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1. 他们真的“好”吗?还是只是“活着”而已?
很多看似安稳的公司,其实内部充满了问题。他们的“好”,可能只是因为用户“没得选”。
- 是不是太难用了? 很多老牌软件(尤其是给企业用的)界面还停留在十年前,操作复杂,学习成本巨高。作为IT工程师,你肯定吐槽过某些工具难用得反人类。这就是最直接的机会。你能用新技术,做出一个更漂亮、更易用、体验更流畅的产品。
- 是不是太贵了? 他们的产品是不是功能臃肿,价格昂贵,把很多中小客户或者个人用户挡在门外了?你可以提供一个更轻量、价格更亲民,甚至针对某个核心功能免费的模式。
- 是不是服务跟不上? 公司做大了,客服就变成了机器人和工单。用户一个小小的问题,可能要等上几天才有回复。你能做到快速、贴心地响应吗?创业初期,创始人亲自做客服,这种诚意和效率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竞争力。
2. “活得好好的”市场,才证明了“这里有鱼”
一个市场如果一片空白,一个人都没有,那反而危险。这可能意味着这个需求是伪需求,或者时机还没到,进去就是“先烈”。别人已经帮你验证了,这个市场是有利可图的,用户是愿意为这类产品付费的。你要做的不是从零开辟鸿蒙,而是“抢蛋糕”。抢蛋糕总比自己做蛋糕要容易一些。
3. 你不需要干掉他们,只需要找到你的“根据地”
创业初期,千万不要想着“我要颠覆行业,干掉巨头”。你的目标应该是:找到一个他们服务不到,或者服务不好的“缝隙”。
- 服务被忽略的人群: 他们可能服务的是80%的大众用户,但剩下那20%的特定人群的需求,他们根本看不上,或者“懒得”去满足。比如,一个通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和一个专门为“独立设计师群体”打造的项目管理软件,体验能一样吗?这个被忽略的群体,就是你的滩头阵地。
- 用新技术降维打击: 他们可能基于很老的技术栈,改动困难,迭代缓慢。而你可以用最新的技术架构,实现一些他们很难实现的功能,或者达到比他们高几个数量级的性能。比如AI浪潮来了,你做一个能用AI自动处理很多重复工作的工具,老牌软件可能要花一两年才能反应过来。
4. 作为IT工程师,你有天然的优势
你最大的优势就是,你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亲手把它解决掉。你觉得哪个软件难用,哪个流程不爽,你不用像产品经理那样去求爷爷告奶奶地求开发资源,你自己就能卷起袖子把最小可行产品(MVP)做出来。这让你能用最低的成本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总结一下:
这就像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已经开满了各种大餐馆。你为什么还要去开一家新的?因为你发现这里的人想吃点辣的,但没有一家正宗的川菜馆;或者你发现所有餐馆的服务员都爱答不理;又或者,你可以开一家小而美的深夜食堂,专门服务那些加班晚归的人。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杀进去”,而是“钻进去”。你不是要去跟他们拼刺刀,而是要找到他们留下的那个角落,用你的技术和专注,给那一小群人提供一个好得多的选择。只要你能服务好这一小群人,你就活下来了。等活下来了,再谈长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