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是所有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吗?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贪婪是火药,但光有火药是引不爆的。
把金融危机完全归咎于“贪婪”,其实是一种最简单、最符合直觉,但又有点“偷懒”的解释。人性本就包含贪婪,这是个常量,一直存在。但金融危机不是每天都发生,它是个变量。所以,除了贪婪,一定还有其他更关键的“开关”被打开了。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1. 贪婪确实是“燃料”
这一点毋庸置疑。无论是1929年的大萧条,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是更早的郁金香泡沫。背后都有清晰的轨迹:
- 追求超额利润:银行家、基金经理、甚至普通投资者,都想用手里的钱生出更多的钱,最好是一夜暴富。这种欲望驱使他们去购买、设计和销售那些自己都可能没完全搞懂的复杂金融产品(比如CDO, CDS这些)。
- 放大风险:为了赚更多,就得上杠杆。好比你只有1块钱,却想做10块钱的生意,于是借了9块。赚了,利润是1块钱本金的好几倍;亏了,瞬间血本无归,还欠一屁股债。整个金融体系都在这么干。
贪婪让人“头脑发热”,忘记了风险,这是危机的温床。
2. 但更重要的是“系统漏洞”
光有贪婪的司机,如果车子有限速器、路上有警察、刹车也好用,那也顶多是超速,不至于车毁人亡。金融危机发生,往往是整个交通系统出了问题。
-
监管的缺失或滞后 (没警察):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当金融创新跑得比监管快太多时,就会出现巨大的监管真空。比如2008年危机前,对于那些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品,监管机构要么看不懂,要么觉得“市场自己会调节”,采取了放任的态度。这就好比允许一群人在一个没有裁判的赛场上,用任何手段踢球,最后一定会演变成斗殴。
-
错误的激励机制 (开快车有奖,出事了不罚):很多金融机构的薪酬制度是“短期化”的。交易员做成一笔大单,当年就能拿到巨额奖金。至于这笔交易未来几年会不会爆雷,跟他关系不大,反正钱已经到手了。这种机制就是在赤裸裸地鼓励冒险,鼓励把风险隐藏起来,丢给未来和别人。
-
“大到不能倒”的默契 (反正政府会来救):许多大型金融机构心知肚明,自己体量太大了,一旦出事会动摇整个国家的经济。所以政府不敢让它们破产,最后一定会出手相救。这就像给一个爱飙车的富二代买了份“无限额全险”,他开车只会更肆无忌惮。
-
羊群效应与非理性繁荣 (所有人都疯了):当看到邻居炒股、炒房都赚了大钱,你很难保持冷静。巨大的社会压力和“怕错过”的焦虑(FOMO),会让无数普通人也冲进市场,成为泡沫最后的接盘侠。这时,贪婪已经不是个体行为了,而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狂热。
结论
所以,与其说贪婪是根本原因,不如说它是必要条件。
真正的根本原因,是一个纵容甚至奖励贪婪、同时又缺乏有效约束的系统。
打个比方:
- 贪婪是你想吃掉一整个蛋糕的欲望。
- 系统漏洞则是:蛋糕店不限量供应,吃霸王餐没人管,吃坏了肚子还有人免费给你治,并且墙上还挂着“吃得最多最快大赛”的巨额奖金。
在这种环境下,几乎没人能抵挡住诱惑。
因此,反思金融危机,仅仅谴责人性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回过头去检查和修补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激励机制和风险预警系统,给“贪婪”这头猛兽套上足够坚固的缰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