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是否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数字部落主义”?

涛 沈
涛 沈
Financial technology expert.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到位的。要我说,答案是:是的,而且这种趋势非常明显。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像支持一个球队,或者喜欢一个明星一样。一开始你可能只是觉得这个球队踢得不错,或者这个明星的歌好听,但慢慢地,你开始穿他们的队服,去他们的论坛,跟其他粉丝一起讨论,甚至会为了维护他们而跟别人在网上吵架。

比特币圈子里的“数字部落主义”就是这么回事,只不过它更复杂、更深刻。

1. 共同的“信仰”和“神话”

比特币的核心粉丝,通常被称为“比特币最大主义者”(Bitcoin Maximalist),他们不仅仅是把比特币当成一种投资品。在他们眼里,比特币是一种革命,是对抗传统金融体系(比如银行、政府滥发货币)的武器。他们相信比特币是“数字黄金”,是唯一真正去中心化、安全且稀缺的数字资产。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部落的“图腾”或“信仰”。而创始人中本聪,就像一个神秘的、从不露面的部落始祖,为这个部落增添了传奇色彩。

2. 独特的“黑话”和仪式感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语言。比特币圈也不例外。比如:

  • HODL: 原本是个拼写错误(本意是Hold,持有),现在成了“无论涨跌都坚定持有”的代名词。说自己“HODL”,就表明了你是自己人,是坚定的信徒。
  • “钻石手”(Diamond Hands): 形容那些在市场剧烈波动时也绝不卖出的人。
  • “聪”(Sats): 比特币的最小单位。部落成员会说“囤聪”(Stacking Sats),意思就是定期买入哪怕一丁点儿比特币,这是一种日积月累的部落仪式。

当你能熟练使用这些词汇时,你就更容易被这个圈子接纳,有了一种归属感。

3. 鲜明的“我们”和“他们”

这是部落主义最核心的一点。在比特币部落的视角里,世界被清晰地分成了几类人:

  • 我们: 当然是比特币的信徒。
  • 他们:
    • “No-coiner”: 完全不了解或不相信任何加密货币的人,在他们看来是“圈外人”或“麻瓜”。
    • “Shitcoiner”: 投资除了比特币以外其他加密货币(山寨币)的人。在最极端的比特币主义者眼里,其他所有币都是骗局,是需要被鄙视的“异教徒”。
    • 传统金融机构和监管者: 这些是部落眼中的“敌人”或“旧势力”,是比特币要颠覆的对象。

这种“我们 vs 他们”的心态,极大地增强了部落内部的凝聚力。当外界批评比特币时,部落成员会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共同捍卫自己的信仰。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部落?

  • 高风险高回报: 很多人在比特币上投入了大量的金钱,甚至是身家性命。这种巨大的投入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必须不断强化自己的信念,才能在剧烈的价格波动中坚持下来。
  • 互联网的放大效应: 在推特、Reddit等社交媒体上,人们很容易只关注和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形成一个“信息茧房”。在这个小圈子里,部落的信念被不断重复和加强,反对的声音则被屏蔽或攻击,久而久之,部落文化就越来越浓。
  • 寻找归属感: 现代社会很多人感到迷茫,而加入一个有着宏大叙事(比如“用技术改变世界金融”)和明确目标的群体,能给人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所以,说比特币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数字部落主义”一点也不夸张。这种部落文化是比特币在过去十几年里能顶住无数次打压和质疑而存活下来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提供了强大的社区支持和信仰基础。但反过来说,这种强烈的排外情绪和“唯我独尊”的态度,也让很多新人望而却步,并阻碍了与其他技术社区的交流与合作。

它既是比特币最坚固的铠甲,也可能成为它自我封闭的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