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弗里德曼对未来的预测,哪些被证实了,哪些被证伪了?

哈,聊弗里德曼这个话题,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经济学盲盒”,有的东西让你拍案叫绝,有的则让你直摇头。他是个狠角色,敢想敢说,影响力跨越了半个多世纪,所以他的“预言”自然也是大家最爱讨论的。

作为一个也啃过他几本书的普通人,我试着用大白话给你梳理一下,哪些被他说中了,哪些又“翻车”了。


哪些预测被证实了,或者说,产生了巨大影响?

弗里德曼就像个摇滚明星,他的几首“主打歌”可以说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曲风”。

1. 通货膨胀的元凶是“印钞机”

  • 他的预测是什么? 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意思很简单,物价飞涨,别总怪贪婪的商人或者工会要求加薪,根本原因就是政府的印钞机开得太快了,市场上的钱太多了,钱变得不值钱了。
  • 现实怎么样? 这条基本被封神了。上世纪70年代,美国和欧洲陷入了可怕的“滞胀”(经济停滞+通货膨胀),传统经济学理论没法解释。弗里德曼的理论却正中要害。后来,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就是用了类似弗里德曼的“猛药”,大幅收紧货币,硬生生把通胀给压了下去,虽然过程很痛苦,但确实有效。从那以后,全世界的中央银行都把控制货币供应量当成了核心任务之一。看看近几年,疫情后全球大放水,紧接着就是一波全球性的高通胀,再次验证了他的观点。

2. “浮动汇率”会成为主流

  • 他的预测是什么? 在他那个年代,主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简单说就是美元跟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跟美元挂钩,汇率是固定的。弗里德曼觉得这套体系太僵化,迟早要完蛋。他主张让各国货币自由兑换,汇率像股票价格一样自由浮动。
  • 现实怎么样?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果然崩溃了。从那以后,我们进入了弗里德曼所说的浮动汇率时代。虽然这个体系也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汇率波动大),但它确实比旧体系更有弹性,运行至今。

3. “志愿兵役制”比“强制征兵”更好

  • 他的预测是什么? 这条虽然不完全是经济问题,但体现了他的自由主义思想。他认为,强迫年轻人去当兵效率低下,且侵犯个人自由。如果把军队变成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用高薪和福利来“雇佣”士兵,会得到一支更专业、更强大的军队。
  • 现实怎么样? 美国在1973年就废除了义务兵役制,全面转向志愿兵役制。如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采取了这种模式。事实证明,一支职业化的军队在训练水平和战斗力上,确实比临时征召的士兵要强得多。

4. 对香港模式的赞扬(某种程度上)

  • 他的预测是什么? 他把香港奉为“自由市场”的典范,认为香港的成功就是因为政府管得少、税收低、贸易自由。他拍过一个著名的纪录片《自由选择》,里面专门有一集盛赞香港。
  • 现实怎么样?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他确实说对了一部分。香港凭借其自由港的地位,创造了经济奇迹,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这种模式也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很多经济体,包括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都借鉴了其中的元素。不过,这个问题下面我们还会提到它的另一面。

哪些预测被证伪了,或者说,争议巨大?

当然,弗里德曼也不是神,他也有看走眼或者想得太简单的时候。

1. “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这个假设不太靠谱

  • 他的预测是什么? 他的货币理论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货币流通速度”(简单理解就是钱在社会上转手的速度)是稳定且可以预测的。只有这样,“控制了钱的数量就能精确控制通胀”这个公式才能完美成立。
  • 现实怎么样? 事实证明,这个“速度”一点也不稳定。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信用卡、电子支付、各种金融衍生品),钱的流动方式和速度变得极其复杂和多变。2008年金融危机一来,人们都把钱攥在手里不敢花,货币流通速度急剧下降。这导致中央银行发现,即便往市场里“放水”,也很难像以前那样有效刺激经济。所以,现在各大央行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死板地只盯着货币供应量了。

2. 低估了“完全自由市场”的破坏力

  • 他的预测是什么? 他是“小政府、大市场”的坚定拥护者,认为市场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政府干预越少越好,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他相信,放松管制能激发活力。
  • 现实怎么样?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正是由于对金融衍生品等领域的监管过度放松,导致华尔街的贪婪失控,最终酿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灾难。这场危机表明,一个完全不受约束的市场,特别是金融市场,很可能会走向自我毁灭。市场需要“看不见的手”,但同样也需要“看得见的规则”来防止它出轨。

3. 对香港模式的看法过于片面

  • 他的预测是什么? 他只看到了香港经济的繁荣,却忽视了或没能预见到其背后的社会问题。
  • 现实怎么样? 在“积极不干预”的政策下,香港的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房价高到离谱,普通市民的生活压力巨大。这说明,一个纯粹的自由市场可能会以牺牲社会公平和底层民众的福祉为代价。同时,他也未能预见到,香港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它作为中国内地与世界“超级联系人”的特殊地缘政治地位,而当这个地位发生变化时,经济模式也必然会受到冲击。

总结一下

你可以把弗里德曼看作一个伟大的“理论扳道工”。在世界经济这列火车快要被“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带偏到“滞胀”的轨道上时,他猛地一拉道岔,把火车引向了“自由市场”和“货币主义”的方向,让经济得以重新高速行驶。

但是,他这条轨道也并非完美无瑕。开得太快,就可能出现贫富差距拉大、金融脱轨这类“翻车”风险。

所以,他的预测,对的那些,深刻地改变了世界;错的那些,也同样深刻地警示了世界。 我们今天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就是在他所塑造和预言的这个世界框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