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弗里德曼今天重写这本书,你认为他会如何修改他的核心论点?
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把两个不同时代和领域的“弗里德曼”给关联起来了。提问的标签里既有《世界是平的》(作者是 托马斯·弗里德曼),又有“货币主义”和“经济理论”(这通常指的是经济学泰斗 米尔顿·弗里德曼)。
这两个人观点差很多,所以我猜你可能问的是其中一位,或者兼而有之。没关系,这两种情况都很有趣,我分开来聊聊我的看法。
情况一:如果是指写《世界是平的》的托马斯·弗里德曼 (Thomas Friedman)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核心论点,简单来说,就是 “科技和全球化把世界抹平了”。在2005年他写书的时候,互联网、外包、供应链协作正火热,他觉得一个印度班加罗尔的工程师和一个美国硅谷的工程师,在机会上越来越平等。
如果他今天重写这本书,他恐怕不能那么乐观了。他会发现,世界不但没有继续“变平”,反而变得 “崎岖不平,甚至布满了高墙”。
他可能会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修改他的论点:
-
从“效率至上”到“安全与韧性优先”
- 过去: 他会赞美苹果公司把设计、生产、组装分布在全球最高效、成本最低的地方。
- 现在: 经历了疫情期间的供应链断裂和地缘政治冲突(比如俄乌战争),他会意识到,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或者一条高效但脆弱的供应链上)是多么危险。他会强调 “供应链韧性”,也就是宁愿成本高一点,也要确保生产不会轻易被卡脖子。比如,把工厂从一个国家分散到多个国家(“中国+1”策略)。
-
从“无边界的数字世界”到“数字铁幕”
- 过去: 他认为互联网是推平世界的最强工具,信息自由流动。
- 现在: 他会看到“数字柏林墙”。比如中国的“长城防火墙”,欧洲严格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以及各国都在强调“数据主权”,禁止本国数据流向国外。全球不再是统一的互联网,而是分裂成了几个大的“局域网”。
-
从“经济逻辑压倒一切”到“地缘政治回归中心”
- 过去: 他认为国家间的经济利益捆绑得那么深,以至于大家都会避免冲突,专心搞钱。这就是所谓的“金拱门理论”(两个都有麦当劳的国家不会打仗)。
- 现在: 俄乌战争彻底打破了这个幻想。他会承认,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的力量,在今天可能比经济利益更重要。国家开始拉帮结派,搞“价值观联盟”,经济合作也得先看“你是不是自己人”。
-
对“扁平化”受益者的反思
- 过去: 他更多地看到了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精英和跨国公司带来的好处。
- 现在: 他必须面对全球化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内部造成的巨大问题,比如制造业岗位流失、贫富差距拉大,以及由此催生出的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比如特朗普的上台)。“被抹平”的世界,也压垮了很多人。
小结一下: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新书可能会叫《世界是崎岖的》或者《围墙世界》。他不会完全否定科技的力量,但他会承认,政治和人性的力量,正在把被科技抹平的世界重新变得沟壑纵横。
情况二:如果是指经济学巨擘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这事儿就更有意思了。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教父”,他的核心论点是:“管得越少的政府才是好政府,让市场自由竞争,经济才能繁荣”。 他还强调稳定的货币供应(货币主义),反对政府随意印钞来刺激经济。他已于2006年去世,但我们可以基于他的理论,推测他看到今天的世界会怎么说。
他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核心信念,因为他是个非常执着的人。但他会找到新的“靶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
对“量化宽松”的猛烈抨击
- 他的理论: 政府应该让货币供应量保持一个稳定、缓慢的增长。
- 今天的现实: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等各国央行搞了十几年的“量化宽松”(QE),说白了就是疯狂印钱买资产,向市场注入海量流动性。
- 他会怎么说: “我早就警告过你们!看看你们干的好事!你们用印出来的钱制造了虚假的繁荣,吹大了资产泡沫(股市、房地产),结果呢?现在通货膨胀失控了吧!这完全是政府干预搞砸的,不是市场的错!” 他会把今天的高通胀视为自己理论的完美验证。
-
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另类解读”
- 主流观点: 金融危机是市场失灵、贪婪和缺乏监管的恶果。
- 他会怎么说: “胡说!危机根源恰恰是政府的干预!” 他会指出,是美国政府支持的房利美、房地美(两家机构)鼓励向穷人放贷,以及美联储在危机前长期维持过低的利率,才吹起了房地产泡沫。他会认为,最后的政府救市(bailout)更是错上加错,因为它制造了“道德风险”,让大银行觉得“反正我再怎么乱搞,政府都会来救我”。
-
对大型科技公司(Big Tech)的态度
- 他的理论: 拥护自由竞争,反对垄断。
- 今天的现实: 谷歌、亚马逊、Facebook等公司形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 他会怎么说: 他会成为这些科技巨头最严厉的批评者之一。但他不会主张用复杂的法规去管制它们的内容或运营。他会倾向于使用最经典的“反垄断法”,直接将它们分拆(break them up),以恢复市场竞争。他认为,只要有真正的竞争,就不需要政府去规定谁能说什么、卖什么。
-
对贫富差距和中国模式的看法
- 贫富差距: 他不会赞同征收富人税或遗产税。相反,他可能会再次推销他的老方案——“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这是一种给低收入人群直接发钱的制度,比复杂的福利体系更高效,对市场的扭曲也更小。他认为这才是帮助穷人的最好方式。
- 中国模式: 他会承认中国经济的惊人增长,但他会坚持认为,这种靠强力政府主导的模式缺乏创新和自由的根基,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他会预言,当经济增长放缓时,其社会和政治的深层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小结一下: 米尔顿·弗里德曼如果复活,他会发现这个世界简直是他所有“反面教材”的集合体。但他不会因此改变观点,反而会更加确信自己的理论是正确的。他的新书会充满“我早就告诉过你们了”(I told you so)的论调,核心论点依然是“自由万岁,政府滚开”,只不过批判的对象从凯恩斯主义者变成了今天的美联储主席和科技巨头的CEO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