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投资者持有多少只股票才算适当多元化?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价值投资之父”关于持股数量的看法。


格雷厄姆关于“持有多少只股票”的看法

如果你去读格雷厄姆的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你会发现他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建议。总的来说,他认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为了做到足够的分散投资,应该持有 10到30只 左右的股票。

这个数字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背后有他深刻的投资哲学。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 为什么至少要10只?——为了“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想象一下,如果你把所有的钱只买了1、2只股票,万一其中一家公司出了什么“黑天鹅”事件(比如财务造假、主打产品被淘汰),你的投资组合可能就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格雷厄姆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安全边际”,说白了就是首先要保证不亏大钱。持有10只以上的股票,意味着即便有一两只股票表现非常糟糕,甚至退市,也不至于让你血本无归。其他股票的稳定表现可以帮你抵御这种风险。这就好比一个桌子有10条腿,断掉一条,桌子晃一下,但不会塌。

2. 为什么最好别超过30只?——为了“你能管得过来”

这是格雷厄姆思想里非常精髓的一点,也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他为什么不建议你买100只、200只,分得越散不是越安全吗?

原因在于,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不是瞎买。他要求投资者在买入一只股票前,要像个企业主一样去研究这家公司,了解它的业务、财务状况、管理层以及内在价值。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 精力有限:对于一个普通人(甚至专业的基金经理),要深入了解并持续跟踪超过30家公司,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你的股票太多时,你对每一只的了解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很容易就从“投资”变成了“集邮”。
  • 收益递减:研究表明,当你的持股数量从1只增加到10只、20只时,分散风险的效果非常明显。但是,从30只增加到100只,你额外获得的分散效果其实已经很小了,但你的管理成本(时间和精力)却大大增加了。你可能会为了分散而分散,买入一些自己根本不了解、质地也一般的公司,这反而可能拉低你整个组合的收益。

重点:数量不是关键,质量和不相关性才是

格雷厄姆强调这个数字范围,更深层的意思是:

  • 不要扎堆:你不能买了15只股票,结果全是科技行业的。那不叫分散,那叫“行业集中营”。一旦行业遇到周期性问题,你的股票会一起下跌。真正的分散,是把你的股票分布在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上。比如,有一些消费品公司,有一些医药公司,再来点工业制造或金融类的。
  • 确保了解:你持有的每一只股票,都应该是你经过研究、认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便宜好货”。

放在今天,我们该怎么理解?

格雷厄姆的时代,没有现在这么方便的指数基金(ETF)。

对于今天的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如果你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30家公司,一个非常好的、也完全符合格雷厄姆精神的选择就是——购买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比如,你买一个沪深300指数基金,一下子就等于持有了中国最有代表性的300家公司的股票,实现了极佳的分散效果,而且成本极低,完全不用你费心去研究个股。

总结一下:

对于想自己挑选股票的投资者,格雷厄姆的“10-30只”原则依然是金玉良言。它在**“足够分散风险”“个人管理能力”**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

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理解他背后的“分散”和“安全”思想,然后选择一个简单的指数基金,可能是更聪明的做法。

创建时间: 08-15 15:5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