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聘请 CTO 吗,还是应该自己担任 CTO?

Christopher Mcclure
Christopher Mcclure
Seasoned entrepreneur with 15 years in tech startups.

老哥,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基本上是每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都会在心里琢磨好几遍的事。

这事儿其实得分两个层面看:“写代码的工程师”和“CTO”,这是两个物种。

打个比方吧,咱们盖一栋楼:

  • 工程师是那个最牛的工匠,知道怎么把钢筋绑得最牢,怎么把砖砌得最漂亮,能亲手把活儿干得又快又好。你交给他一个房间,他能给你完美地盖出来。
  • CTO更像是总建筑师 + 总工头的结合体。他得:
    1. 画图纸(技术选型与架构): 在打第一根桩之前,他就得想好,这楼是用钢结构还是砖混?承重墙放哪?水电煤管道怎么走?以后想加盖一层,现在的地基撑不撑得住?这对应的是:我们用什么技术栈(Java, Python, Go?)?用什么数据库?未来用户量从1万涨到100万,系统会不会崩?
    2. 组建施工队(团队管理): 他得知道去哪招人,招木工、瓦工还是电工?怎么让这帮人互相配合,而不是打起来?怎么培养新人,让小工慢慢能独当一面?这对应的是:搭建技术团队,制定开发流程,做绩效,培养工程师文化。
    3. 跟甲方和销售沟通(对外沟通): 他得能用最简单的话,给完全不懂盖楼的投资人(甲方)讲清楚,为啥咱们这楼牛逼,为啥要花这么多钱买这个牌子的水泥。当销售(市场部)说“客户想要个空中花园”时,他得能评估能不能做,要花多少代价。这对应的是:能把复杂的技术问题,给董事会、投资人、合作伙伴讲明白,并且能从技术角度支撑业务决策。
    4. 看风水(技术视野): 他得关注行业动态,知道最近流行“装配式建筑”这种新玩法,思考咱们这栋楼要不要也用上,用了有啥好处,有啥风险。这对应的是:关注前沿技术,判断哪些对公司未来有用,提前布局。

所以,你自己是不是 CTO,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 你更享受什么? 是花一天时间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写出一段优雅的代码让你更有成就感?还是花一天时间去面试5个候选人,跟产品经理吵一架,然后规划下个季度的技术方向让你更有成就感?
  2. 你烦不烦“人”? 带团队、做绩效、处理团队成员的矛盾、天天开会……你对这些事是充满热情还是觉得“耽误我写代码了”?
  3. 你能“翻译”吗? 你能把你做的牛逼的东西,用你姥姥都能听懂的话讲出来吗?当投资人问你“你们的技术壁垒是什么”的时候,你能不能不用一堆他听不懂的术语,在3分钟内让他觉得你很牛?
  4. 你看多远? 你是更关心下个礼拜要上线的功能,还是更关心明年我们公司的技术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支撑业务翻三倍?

结论就很清晰了:

  • 在公司早期(比如就你一个或两三个技术合伙人): 别纠结头衔,你就是CTO,也是首席工程师,也是一线码农。你的首要任务是“把楼盖起来”,先活下去。这时候的CTO,90%的工作就是写代码。
  • 当公司开始发展,需要招募更多工程师时(比如超过3-5个): 这个“灵魂拷问”就来了。
    • 如果你发现你对上面说的“画图纸、带队伍、搞翻译”这些事很享受,或者不排斥且愿意学,那恭喜你,你正在从一个顶尖工程师向CTO转变。
    • 如果你发现你一想到这些就头大,就想安安静静地写代码,那你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个CTO的头衔,而是一个能帮你处理这些事的“技术合伙人”或“CTO”。你完全可以作为“首席科学家”或“首席架构师”,继续做你最擅长、最热爱的事,这同样对公司至关重要,价值巨大。

说白了,别被“CTO”这个光环绑架了。最关键的是诚实地面对自己,找到最能发挥你价值的位置。一个痛苦的CTO,远不如一个快乐的首席工程师对公司的贡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