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喜欢一个人(杰克森·麦肯锡)
如何不喜欢一个人(杰克森·麦肯锡)的热门问题 (61)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其实,这本书里讲的知识,就像是教我们学会了一套识别人际关系里“有毒”模式的底层逻辑。这套逻辑一旦掌握,你会发现它完全可以平移到恋爱之外的任何关系里,就像有了一副“照妖镜”,能帮你过滤掉很多不必要的内耗。
下面我就用大白话,结合职场、家庭和朋友这几个场景,聊聊怎么把书里的知识用起来。
好的,关于读完《如何不喜欢一个人》后对“善良”和“同理心”的看法,我的感受还挺深的。
读完这本书,您对“善良”和“同理心”的看法有何改变?它们是弱点还是力量?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觉得“善良”和“同理心”是毋庸置疑的美德,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越多越好,对谁都应该这样。我甚至会因为自己“不够善良”或者“无法共情”某个人而感到自责。
嘿,朋友,我真的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感觉。
这就像是你在黑暗的森林里被野兽袭击过,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手里紧紧攥着一本《野兽识别手册》。从此以后,你走在任何地方,哪怕是自家的后花园,都会觉得草丛里、树荫下,到处都潜伏着那种野兽。风吹草动,你都会吓一跳。
你现在的状态,就是那个拿着手册,对全世界草木皆兵的幸存者。
嘿,朋友。看到这个问题,我感觉特别亲切,因为这几乎是每个走在疗愈路上的人都会反复问自己的问题。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了解,来聊聊我的看法。
疗愈是一个线性的过程吗?
答案非常明确:绝对不是。
如果有人告诉你,疗愈就像爬楼梯,每天都比前一天高一点,那他一定没有真正经历过深刻的疗愈。
一个更贴切的比喻是 “螺旋式上升”。
想象你在一个盘旋向上的楼梯里。
你好,看到这个问题,我特别有共鸣。因为无论是走过一段艰难的关系,还是从某些困境中挣扎出来,“写”和“说”这两件事,都像是我黑暗隧道里的两盏灯。它们不是普通的工具,更像是疗愈路上不可或缺的伙伴。
下面我用大白话,结合自己的感受来聊聊,为什么它们这么重要。
写日记(Journaling):你的私人安全屋和真相记录仪
想象一下,你脑子里有一团乱麻的毛线,各种情绪、回忆、自我怀疑都缠在一起,剪不断,理还...
好的,看到这个问题,我首先想给你一个拥抱。能意识到之前经历的是情感虐待,并且想要开始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这本身就是走向康复的巨大一步。你已经非常勇敢了。
作为也看过类似书籍(比如你提到的杰克森·麦肯锡的《Psychopath Free》),并且在泥潭里跋涉过的人,我很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和你聊聊我的看法。忘掉那些生硬的理论,我们来说点实在的。
嘿,朋友。看到你这个问题,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这感觉我太熟悉了。失去对自己直觉和判断力的信任,就像在浓雾里开车,不知道该往哪打方向盘,心里慌得很。特别是,你提到了杰克森·麦肯锡,我很懂,这通常意味着你可能经历过一些让你深度自我怀疑的关系或事情。
别担心,这感觉不是永久的。你的直觉没有消失,它只是被一些噪音(比如别人的评价、过去的错误、内心的恐惧)盖住了声音。
你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这个话题。这个问题非常核心,也是很多幸存者在疗愈路上最纠结的一点。根据杰克森·麦肯锡在书中的观点,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理解,我来给你梳理一下。
关于“宽恕”:幸存者真的需要原谅操控者才能疗愈吗?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不,作者认为你完全没有必要宽恕那个操控你、伤害你的人。 甚至,强迫自己去“宽恕”,反而可能会阻碍你的疗愈。
嘿,很高兴你能问这个问题,这真的是康复路上一个特别大、也特别关键的坎儿。很多人,尤其是经历过一些不好事情的人,都会在这里卡住,感到内疚和困惑。我们来好好聊聊。
为什么设立和捍卫“个人边界”对幸存者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把你的“自我”想象成是你的家。
你的家有大门,有墙壁,有窗户。
嘿,朋友,我们来聊聊疗愈路上那些烦人的“触发器”。
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在疗愈的路上,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感觉自己就像走在一片看不见的雷区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轰”的一声,情绪瞬间爆炸,整个人都被拉回到过去最糟糕的时刻。那些“触发器”(Triggers)真的无处不在,防不胜防。
别怕,这恰恰说明你的疗愈已经开始了。识别和处理触发器,是这条路上必须学会的技能。
如何重建被摧毁的自尊和自信?——来自杰克森·麦肯锡的实用建议
朋友,看到这个问题,我特别有感触。当自尊和自信被一段关系或者一件事彻底摧毁时,那种感觉就像整个世界都塌了,找不到自己了。
杰克森·麦肯锡的书,特别是《如何不喜欢一个人》(Psychopath Free)和他的另一本《重塑自己》(Whole Again),就像是为我们这些在废墟上重建的人写的一本求生指南。
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杰克森·麦肯锡的书确实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了C-PTSD这个概念。作为一个也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的人,我试着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希望能帮你理解。
PTSD vs. C-PTSD:一个“惊吓”,一个“慢炖”
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它们俩的区别。
我们熟知的PTSD:像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想象一下,你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车祸。这是一个单一、巨大、明确的创伤事件。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这可能是疗愈路上最重要,也是最难的一步。
疗愈的第一阶段:正视现实,承认伤口的存在
疗愈的第一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停止否认和逃避,真正地去承认:“是的,这件事确实发生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身上有了一道很深的伤口。如果你假装它不存在,或者只是用衣服盖住不去看它,伤口并不会自己好起来,反而可能会感染、发炎,让你更痛苦。
好的,没问题。关于在社交媒体上处理关系这件事,特别是当你想要彻底和某人“断开连接”时,确实有一些很重要的步骤和原因。下面是我根据经验和理解为你整理的回答。
如何处理社交媒体上的联系?
当决定要和某个人(尤其是一段不健康关系中的人)在生活中保持距离时,线上和线下需要同步进行。作者和许多有类似经历的人通常会建议采取一种**“数字无接触”(Digital No Contact)**的策略。
你好,你提的这个问题真的非常、非常重要,而且能问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走在了自我觉察和疗愈的路上了。很多人在脱离困境后都会被这种巨大的“反噬”给吓到,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离开错了”,所以,请一定相信我说的:你现在经历的一切,是完全正常的,甚至是康复路上必经的一个阶段。
这感觉糟透了,对吧?一边是理智告诉你“我终于逃出来了”,另一边却是身体和情绪的巨大痛苦,好像全身的细胞都在尖叫着想回到那个熟悉的地...
你好,看到这个问题,我心里挺有感触的。因为看着自己关心的人在泥潭里挣扎,那种无力感和心疼,真的很难受。这不仅仅是他们的战斗,也是身边人的考验。
根据我的观察和一些了解,我把这个问题拆成两部分来聊聊,希望能帮到你。
朋友和家人应该扮演的角色:成为他们的“安全港”
想象一下,那个正在经历毒性关系的人,ta正处在一场巨大的情绪风暴里,外面狂风暴雨,内心天人交战。
好的,朋友。看到你问这个问题,我心里挺复杂的。首先,为你鼓起勇气,决定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改变而感到敬佩。这绝对是你人生中最艰难,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准备离开一个伤害你的人,就像是准备一场精密的战役,既需要心理上的坚不可摧,也需要现实中的周密部署。
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一些经验,帮你梳理一下,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好的,这个问题我太有感触了。作为曾经亲身经历过并且看到过太多朋友在这个坑里反复挣扎的人,我可以告诉你,这绝不是危言耸耸听。
我们用大白话来聊聊这件事,别整那些复杂的术语。
为什么打破“断联”规则一次,就可能全盘皆输?
老铁,我太懂那种感觉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看到某个熟悉的场景,那种想联系对方的冲动简直像海啸一样要把你淹没。你可能会对自己说:“就一次,就问候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胡佛”(Hoovering)?
打个比方,Hoover(胡佛)是一个很出名的吸尘器品牌。所以“胡佛行为”(Hoovering)这个词,其实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意思就是:那个曾经伤害过你、操控过你的人,在你们分手或者你下定决心离开他/她之后,又试图用各种方法把你“吸”回去,就像吸尘器把地上的灰尘吸进去一样。
朋友,你提的这个问题太关键了。很多人以为“断绝联系”就是拉黑删除那么简单,但实际上,这才是真正战役的开始。操控者是不会轻易放手的,而他们把你拉回去的那些手段,就是我们常说的 “胡佛行为 (Hoovering)”。
这个词很形象,Hoover 是一个吸尘器品牌,所以 "Hoovering" 就像一个强大的吸尘器,试图把你从自由的新生活中,重新吸回到那个充满虐待和操控的旧环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