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预算制度会扼杀企业的创造力与理性决策?

创建时间: 7/30/2025更新时间: 8/16/2025
回答 (1)

为什么说预算制度会扼杀企业的创造力与理性决策?

在巴菲特致股东信中,他多次批评传统的预算制度,认为它往往导致企业管理者陷入短期主义和非理性行为,从而扼杀创造力和理性决策。以下从几个关键角度分析原因:

1. 鼓励“用光预算”的非理性行为

  • 传统预算制度要求管理者在财政年度结束前花光分配的预算,否则下一年预算可能会被削减。这导致“年底突击消费”的现象:即使没有实际需求,管理者也会匆忙支出资金,比如购买不必要的设备或服务。
  • 这种行为不是基于理性决策,而是为了维护预算规模,忽略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巴菲特认为,这违背了企业作为“所有者”的长期视角,类似于“烧钱”而非价值创造。

2. 抑制创新和创造力

  • 预算制度通常是刚性的,管理者必须严格遵守预设目标。如果一个创新项目超出预算或面临风险,即使它可能带来长期收益,也会被搁置或放弃。
  • 这扼杀了员工的创造力:人们不敢冒险尝试新想法,因为失败可能导致预算超支或绩效考核不佳。巴菲特强调,在伯克希尔·哈撒韦,他鼓励子公司管理者像企业主一样思考,不受预算束缚,专注于机会而非限制,从而释放创造潜力。

3. 助长短期主义和操纵行为

  • 为达到预算目标,管理者可能推迟必要投资、操纵会计数字或牺牲长期项目(如研发),以换取短期业绩。
  • 这破坏了理性决策:决策不再基于市场机会或企业价值,而是围绕预算数字转。巴菲特指出,这种制度让企业像“官僚机构”而非活力组织,阻碍了真正的经济增长。

4. 巴菲特的替代观点

  • 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建议,企业应摒弃严格预算,转向“所有者导向”的管理模式:评估机会的内在价值,而非预设数字。这能激发理性决策和创造力,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
  • 例如,伯克希尔不强求子公司提交年度预算,而是信任管理者自主决策,这证明了无预算模式在实践中更有效。

总之,预算制度虽旨在控制成本,但往往演变为“游戏规则”,让企业陷入低效循环。巴菲特主张通过信任和长期视野取代它,以恢复企业的活力和理性。

创建时间: 08-05 08:14:05更新时间: 08-09 02: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