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兰 李
桂兰 李
Founder of a successful e-commerce business, 8 years experience.
这么说吧,你可以把这事儿想象成一个手艺人开的包子铺。
一开始,这个师傅手艺特别好,做的肉包子(谷歌搜索、广告业务)远近闻名,生意火爆,赚了很多钱。这是他的核心业务。
后来师傅有钱了,兴趣也广了,就开始琢磨别的东西。他想研究怎么让包子自己飞到顾客家里(无人机项目),想研究能让人长生不老的馒头(生命科学项目),还想造一个能自动开的包子车(自动驾驶项目)。
在成立Alphabet之前,这些乱七八糟的研究项目都混在“包子铺”这个总店里。问题就来了:
- 账目不清: 外人一看,嚯,这家包子铺怎么花那么多钱在研究飞天包子上?是不是主业不挣钱了?这让投资人很担心,看不清核心的包子业务到底有多赚钱。
- 管理混乱: 做包子的师傅和研究飞天包子的科学家,他们需要的工作环境、考核标准、企业文化完全不一样。硬把他们凑在一个“铺子”里,谁都干得不舒服,效率很低。研究员还得遵守包子铺的规章制度,手脚被束缚住了。
于是,Alphabet就诞生了。
师傅想通了,他成立了一个叫“字母表(Alphabet)”的大集团,他自己当董事长。
然后,他把原来的“包子铺”原封不动地拿出来,改名叫“谷歌(Google)”,专门负责肉包子、菜包子这些所有能赚钱的核心业务(搜索、安卓、YouTube等),交给一个得力干将(就是现在的劈柴哥 Sundar Pichai)去当CEO,让他专心把包子生意做大做强。
同时,那些烧钱的、短期看不到回报的“幻想”项目,比如飞天包子(Wing)、长生不老馒头(Verily)、自动包子车(Waymo),一个个都成立了独立的小公司,也归属于Alphabet集团下。每个小公司都有自己的CEO,自己的目标,自己的钱袋子。
这种架构创新的好处,或者说对未来的意义,就很明显了:
- 财务透明,让投资者安心: 现在大家看财报,谷歌就是谷歌,非常赚钱,利润一目了然。那些新项目是新项目,虽然还在烧钱,但不会影响大家对谷歌核心业务的信心。这叫“隔离风险”。
-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每个小公司的目标都非常纯粹。谷歌的团队就专心把互联网服务和广告做好。Waymo的团队就专心搞自动驾驶。大家各司其职,不用再被其它业务分心,跑得更快了。
- 为未来“买保险”: 谷歌的搜索业务不可能永远是现金牛。通过孵化这一大堆面向未来的公司,万一哪天自动驾驶成了,或者生命科学有突破了,Alphabet集团就有了新的增长点。这叫“多点开花”,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所以,简单来说,Alphabet的成立就是一次“分家”。把已经成熟能赚钱的“大儿子”(谷歌)和一群还在上学、需要花钱培养的“小儿子们”(其它创新业务)分开管理。这样既能保证大儿子稳定赚钱养家,又能给小儿子们足够的自由和资源去探索未来,看看哪个将来能成大器。这是一种让巨型企业保持创新活力和组织灵活性的高明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