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 陈
琴 陈
Tech journalist covering global startup accelerators.
哥们,想冲YC这事儿,地点真不是最大的坎儿。我身边就有好几拨国外的团队进去了,关键还是看你和你的项目本身够不够硬。我给你掰扯掰扯,希望能帮到你。
申请前:把自己当成一个“产品”来打磨
YC投的是人和想法,尤其是“人”。在他们眼里,你和你的团队就是最早期的产品。
- 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别搞那些虚头巴脑、为了创业而创业的点子。YC最看重的是,你是不是在解决一个你自己深有体会的、或者观察到的一小撮人有强烈需求的痛点。你的市场可以先很小,但痛点要足够痛。
- 做出点东西来 (Have a prototype):别只停留在PPT阶段。哪怕你的产品很粗糙,只有一个核心功能,也得能跑起来。这证明了你的执行力。一个能在线访问的链接,比你说一万句都管用。
- 找到你的第一批用户:想办法搞定10个、50个种子用户。证明有人愿意用你的“破玩意儿”。如果有人愿意付费,哪怕只有一两个人,那简直是天大的加分项。YC合伙人会不停地问你:“你的用户数据怎么样?”(How are your metrics?)没有数据,你几乎没戏。
- 团队,团队,还是团队:你们为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你们的技术合伙人够不够牛?你们之间是不是有很好的默契?YC非常看重创始团队的背景和化学反应。最好是以前就认识,一起共事过。
填写申请表:讲一个一分钟就能听懂的故事
申请表是你的第一道门槛,别掉以轻心。
- 一句话说明白你是干嘛的:这是最考验人的。练习用“我们是给(目标用户)做的(产品),解决了他们(什么)问题”这个句式。比如:“我们是给独立开发者做的收款工具,解决了他们处理全球支付的麻烦”。别用行业黑话,说人话。
- 视频是重头戏:那个一分钟的创始人介绍视频,千万别搞什么精美制作,没用。YC就想看看你们是不是正常人,沟通是否顺畅。找个安静的地方,用手机拍就行。创始人轮流说,讲讲你们是谁,做什么,目前进展如何。自然、自信、有激情最重要。
- 数据是最好的语言:申请表里有专门的栏目让你填数据,比如用户数、增长率、收入等。如实填写,哪怕数据很小。如果你写“我们上线两周,有了20个用户,其中3个是付费的”,这比写“我们未来市场有千亿规模”要动人得多。
面试:10分钟的极限挑战
如果拿到面试,恭喜你,一只脚已经迈进去了。但这也是最残酷的一环。
- 快问快答,别绕弯子:YC的面试只有10分钟,合伙人会像机关枪一样问你问题。回答一定要直接、简短。问你“用户数多少?”,就直接报数,别解释“我们还在早期,但是潜力巨大……”。
- 了解你的业务和市场:他们会深挖你的业务细节。你的用户是谁?怎么找到他们的?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你的竞争对手是谁?你比他们好在哪?这些问题必须了然于胸。
- 英语沟通能力:这是国际团队的硬门槛。你必须能流利地用英语沟通你的想法。如果创始人里有人的英语不太好,那就让英语好的主讲,但其他人也要能听懂并做补充。找几个朋友,用英语模拟面试,练上几十遍。
国际团队的特别注意事项
- 公司注册:别担心这个。一旦YC决定录取你,他们会有一套标准流程帮你(或者说要求你)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一个C类公司(C Corp)。这是他们的标准操作,有律师会指导你完成一切,你只需要跟着做就行。
- 签证和搬家:YC希望你在孵化期间(3个月)能全职在湾区。他们有专门的律师团队协助你办理签证。你要做的就是做好随时打包走人的准备。这个态度很重要,表明你的决心。
- 融入文化:别把自己当外人。进了YC,你就是YC aumni的一员了。大胆地去跟其他团队交流,去参加每一次的Office Hour(与合伙人的一对一交流),去听每一次的分享。你身边坐着的,可能就是下一个Airbnb。这3个月的价值,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这个高质量的社交圈。
总结一下:
对国际团队来说,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地理位置,而是认知和沟通。你要用硅谷的语境去思考你的项目(解决真问题、快速迭代、数据驱动),并用清晰、直接的英语把它表达出来。
先别想太多“我是国际团队怎么办”,先问问自己:“我的产品是不是足够好?我的团队是不是足够强?我是不是真的在创造价值?” 把这些做好了,YC的大门自然会为你打开。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