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能,而且可以说,第一性原理是进行颠覆性跨学科创新的最底层、最强大的“金手指”。
咱们别说得那么玄乎,把它想成小孩子玩乐高积木。
大部分人创新,好比是“按图纸拼乐高”。你有一个跑车的图纸,我有一个飞机的图纸。所谓的跨学科合作,可能就是我把飞机的翅膀安在你的跑车上,看看能不能飞。这叫“类比思维”,我们只是在现有成品的框架里做组合。
但第一性原理完全不同,它是直接把所有成品的乐高模型(无论跑车、飞机还是城堡)全部拆散,还原成一块块最基础的砖块——2x2的、1x4的、带轮子的、透明的……然后看着这一堆基础零件问自己:“用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我到底能搭出个什么前所未见的新玩意儿?”
你看,当你把问题拆解到最基础的“砖块”时,学科的边界就消失了。
物理学的“砖块”是能量、力、原子;化学的“砖块”是分子、元素周期表;计算机科学的“砖块”是0和1、逻辑门;设计的“砖块”是颜色、形状、用户心理需求。
一个顶级的跨学科创新者,脑子里装的不是“物理学知识”或“设计学知识”,而是这些最底层的“砖块”。
举个经典的例子,戴森的吸尘器。
在戴森之前,所有人都想着怎么改进“集尘袋”,让它过滤性更好、不容易堵塞(这是在“吸尘器”这个成品的框架里思考)。
但詹姆斯·戴森用的是第一性原理。他问的根本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用集塵袋?” 答案是为了分离空气和灰尘。那“分离空气和灰尘”这个动作,除了用“过滤”的方式,还有没有更本质的方法?
他从一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工业锯木厂里找到了灵感。工厂用一种叫“工业气旋”的大型设备,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把木屑从空气里甩出去。
这个“离心力分离”就是比“过滤”更底层的物理原理“砖块”。
戴森所做的,就是把这个从“工业制造”领域找到的“物理砖块”,应用到了“家用电器”这个领域,彻底拿掉了集尘袋这个东西,发明了气旋吸尘器。这就是一次漂亮的第一性原理驱动的跨学科创新。他没有在“家电”和“工业”之间搞什么合作,而是直接调用了底层的物理学原理。
所以,总结一下:
第一性原理就像一把锤子,能帮你敲开不同学科坚硬的外壳(那些术语、惯例、思维定式),让你看到里面藏着的、所有学科都通用的“基础砖块”(比如物理规律、数学逻辑、人性需求)。
一旦你手里握着这些通用的基础砖块,你就不再是一个“程序员”或“设计师”或“工程师”,你成了一个真正的“创造者”。你可以自由地从A学科里拿出两块砖,再从B学科里拿出三块砖,搭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C。
这才是跨学科创新的精髓,不是把两个房子拼在一起,而是用最基本的砖瓦,去盖一座全新的神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