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这得分两种情况,我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这就像拍电影和盖房子的区别。
第一种,是“只能跑一次”的,我们管它叫“电影布景式”Demo。
你想想电影里那些看着特别宏伟的古代宫殿或者欧洲街景,从镜头前看,哇,完美无瑕,跟真的一模一样。但你要是绕到布景后面去,会发现全是木头架子和泡沫板撑着的。
这种 Demo 就是这样。它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完美地演示一条“主线剧情”,比如“用户注册 -> 浏览商品 -> 下单 -> 支付成功”。只要你按照演示者给你设定的剧本一步步点下去,它就流畅无比,看起来非常牛。
但你要是稍微不按剧本走,比如中途点一下“忘记密码”,或者在输入框里填个奇怪的字符,它可能立刻就崩溃了、卡住了,或者跳转到一个空白页面。因为它“后面”的架子没搭,那些意外情况压根就没做。
为什么要做这种?快,成本低。 主要是为了给投资人或者老板看,快速验证一个商业想法,讲一个好故事。可能一个工程师花一周就能“画”出这么一个“布景”,但真要把它造成能住人的房子,得花半年。
第二种,是“真的能跑”的,我们可以叫它“样板房式”Demo。
一个楼盘的样板房,它可能面积不大,装修也不是最豪华的,家具家电也不全。但是,它的水电是通的,墙是实的,地基是稳的。你进去可以真的打开水龙头,可以按下马桶冲水,可以在厨房开火试试。你随便在哪个房间走动,开关哪个灯,它都不会塌。
这种 Demo 就是一个“最小化的可用产品”(MVP)。它可能功能很少,界面也比较简陋,甚至还有不少 bug。但是,它的核心逻辑是真的。你注册一个账号,数据库里就真的多了一条用户数据;你下了一个订单,后台的库存就真的会减一。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为什么要做这种?为了验证产品的可行性,给真实用户使用,收集反馈。 它的目的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这是后续所有功能迭代的基础,是真正的地基。
所以,下次你再看一个产品 Demo,可以稍微“调皮”一下,别完全跟着演示者的节奏走,试着点点别的按钮,或者在输入框里随便写点什么,你大概就能判断出,你眼前的到底是一个华丽的“电影布景”,还是一个朴素但坚固的“样板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