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近年来假冒日本威士忌频繁出现?

太郎 晃
太郎 晃
Japanese whisky historian and avid collector.

这么说吧,这事儿跟炒鞋、炒名牌包一个道理。一句话总结:火得太快,产量跟不上,价格炒上天,骗子就闻着味儿来了。

具体来讲,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突然成了“网红”,全世界都想要

十来年前,日本威士忌在国际上还比较小众。后来,像三得利的山崎(Yamazaki)、白州(Hakushu)和宾三得利的响(Hibiki)这些酒,在国际上拿大奖拿到手软,被评为“世界最佳威士忌”。

这一下就炸了锅。本来只有少数爱好者喝,现在全世界的酒友、甚至不怎么喝酒的都想尝尝,或者买来送礼、收藏,觉得特有面子。需求一下子就从100飙升到了10000。

2. 产量严重不足,想多生产都来不及

威士忌这东西,不是说你今天想生产,明天就能拿出来的。它需要在橡木桶里陈年。比如一瓶“山崎18年”,那用的就是至少18年前蒸馏好放进桶里的酒。

十几二十年前,日本威士忌市场很低迷,酒厂自己都快撑不下去了,哪会想到今天这么火?所以他们当时储存的原酒就那么多。现在需求暴增,他们也没法穿越回去多生产点。这就导致了严重的供不应求,很多带年份的经典款(比如山崎12年、响17年)都只能停产或者限量供应。

3. 价格坐上火箭,一瓶酒堪比奢侈品

东西少,想要的人又多,结果自然就是价格疯涨。一瓶原来可能几百块的酒,现在被炒到几千甚至上万。价格高到这个地步,就给了造假者巨大的利润空间。

你想想,骗子花几十块钱成本,用真瓶子灌上廉价的威士忌,封好口,就能当几千块的正品卖出去。这利润比贩毒都夸张,能不眼红吗?

4. “真瓶装假酒”的套路防不胜防

造假最常见的手法,就是回收真酒瓶。很多人喝完山崎、响之后,会把空瓶子卖掉。造假的人就大量回收这些品相完好的真瓶子、真盒子,然后往里面灌入其他便宜的威士忌,重新封口。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瓶子和包装都是真的,你很难从外观上分辨出来。除非你是天天喝这款酒的老饕,不然光靠喝也很难一下就尝出不对劲。这就大大降低了造假的门槛和被发现的风险。

5. 以前的法规有漏洞,市场有点乱

在2021年以前,日本对于“日本威士忌”的法律定义其实很模糊。有些酒厂会从苏格兰、加拿大进口便宜的原酒,然后在日本调和、装瓶,也贴上“日本威士忌”的标签卖。虽然这不算“假酒”,但这种做法让整个市场有点混乱,也让消费者对“日本威士忌”的真实性产生了一些困惑,造假者正好浑水摸鱼。

总结一下就是:

日本威士忌被捧上了神坛(需求爆炸) -> 酒厂老酒不够卖(供应断层) -> 市场价格炒上天(利润诱人) -> 骗子用真瓶灌假酒(造假简单)。

所以现在你要是看到有人以一个“捡漏”价卖山崎、响这些热门酒,尤其是个人卖家,那基本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想喝真的,还是老老实实去信得过的官方渠道或者大型专卖店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