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优先考虑稳定性还是新功能?

洋介 充
洋介 充
Startup ecosystem analyst and advisor with 7 years experience.

这问题太经典了,基本上每个搞互联网的团队,天天都在为这事儿纠结。这就像问“车子是速度重要还是安全重要?”一样,答案肯定是“都重要”,但你在不同阶段,侧重点肯定不一样。

给你打个比方,帮你理解一下。

阶段一:从零到一,先生存下来

你刚创业,产品就像一艘小木筏,目标是赶紧划到对岸,看看对岸有没有人需要你这艘木筏。

  • 这时候,核心是“新功能”。你得赶紧把木筏的核心功能(比如能载人、能浮起来)做出来。你得快速试错,这个设计不行,马上换下一个。你要是花半年时间去打磨木板,结果发现这个地方根本没人要过河,那不就白费劲了么?
  • 稳定性呢?“别散架就行”。只要你的用户能勉强上来,能体验到你的核心价值,有点小毛病、偶尔晃一下,大家都能忍。这个阶段最大的风险不是“船不够稳”,而是“压根没人上船”。
  • 结论:在最早的阶段,大胆地把资源偏向新功能,快速验证你的想法。稳定性的目标是“可用”,而不是“完美”。

阶段二:从一到十,开始扩张了

你的木筏成功了!很多人开始排队用你的木筏过河,甚至有人愿意付费。

  • 这时候,天平开始向“稳定性”倾斜。你的用户越来越多了,他们每天都要靠你过河。如果你的木筏三天两头出问题,今天漏水,明天断桨,用户很快就会失去耐心,去找别人的船了。口碑就是这么坏掉的。
  • 新功能还要不要?当然要。这就像你把木筏升级成了小渡轮,你可能还想加个顶棚,卖点瓜子饮料。这些是你的增长点。但前提是,你得保证这艘渡轮能安全、准时地把人送到对岸。
  • 结论:这个阶段,稳定性和新功能要并重,甚至可以考虑“七三开”或“八二开”(70%~80%资源做新功能,20%~30%资源专门还技术债、修bug、做优化)。稳定性本身,已经变成了你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没有稳定,就没有增长。

阶段三:从十到一百,成为基础设施

你的渡轮已经变成了跨河大桥,无数的人和车每天都要从上面经过,甚至成了城市交通的一部分。

  • 这时候,“稳定性”就是一切。大桥的可靠性必须是99.99%甚至更高。任何一点小故障都可能引发巨大的混乱和损失。
  • 新功能会变得非常谨慎。比如想给大桥加个观景台,那得经过无数次论证和测试,确保不会对大桥结构产生任何风险,然后分阶段、小范围地开放。
  • 结论:到了成熟期,稳定性压倒一切。所有的新功能,都必须服务于整个体系的稳定和安全。

给你的一个简单判断方法:

  1. 听用户的声音:用户是在抱怨“这玩意儿老是崩,用不了”,还是在哀嚎“要是有个XX功能就好了”?用户的抱怨点,就是你当下最该解决的问题。
  2. 看“痛苦指数”:是“没有新功能”让团队更痛苦,还是“系统不稳定”让团队更痛苦?哪个更痛,就先治哪个。
  3. 别做选择题,做分配题:永远不要想着“只做A不做B”。健康的做法是,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固定抽出一部分(比如15%-20%)的精力,专门用来处理历史问题和优化系统。这就像定期给屋子打扫卫生,可以防止垃圾堆成山,最后整个屋子都住不了人。

总之一句话:新功能帮你吸引用户,而稳定性帮你留住用户。 创业的艺术,就在于动态地调整这两者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