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樹 淳
直樹 淳
Researcher in AI, uses first principles for novel designs.
当然会。说白了,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非要从“能量守恒”和“人体肌肉发力原理”去从头推导每一招每一式,而完全看不起前辈们总结好的拳谱。
打个比方吧:
经验就像是一份“菜谱”。 你想做一道宫保鸡丁,最快的方法就是找一份靠谱的菜谱,上面清清楚楚写着:鸡丁要先用蛋清和淀粉抓匀,花生米要后放才脆,糖醋汁的比例是多少。这份菜谱是无数人做过、失败过、改良过之后总结出来的最优路径。你照着做,就算不是大厨,也能做出八九不离十的味道。这就是经验的价值,它高效、稳定,能帮你快速解决80%的常规问题,让你避免踩别人踩过的坑。
第一性原理则是“烹饪化学”。 它会告诉你,蛋白质在什么温度下会变性(鸡丁为什么会熟),淀粉糊化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抓匀了会更嫩),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有什么区别(糖醋汁为什么会产生独特的风味和色泽)。掌握了这个,你不仅能做宫保鸡丁,还能自创“宫保牛丁”、“宫保杏鲍菇”,甚至发明全新的菜式。这是创新的源泉。
那么,过度坚持第一性原理会发生什么? 就是那个想做宫保鸡丁的人,他不用菜谱,非要自己从“烹饪化学”开始研究。他可能会花大量时间去实验“鸡丁在60度、70度、80度下口感有何不同”,去计算“糖和醋在什么比例下酸甜度最适合人类味蕾”。
结果呢?也许他花了一年时间,终于“发明”了宫保鸡丁,但味道和菜谱上的一模一样。他只是用极低的效率,重新走了一遍前人已经走完并画好地图的路。
所以,这两者从来不是敌人。一个真正厉害的人,是“兜里揣着烹饪化学,手里拿着家传菜谱”。
- 当遇到新问题,比如“如何在外太空做一道菜?”,菜谱没用了,他才会启动第一性原理去分析。
- 而平时在家请客吃饭,他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菜谱,快速、高效地做出一桌好菜。
过度迷信第一性原理,会让人变得迂腐和低效,陷入“为了深刻而深刻”的陷阱,本质上是对人类积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的一种不尊重。真正的智慧,是懂得在什么时候该用菜谱,什么时候该去研究烹饪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