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a B.Eng.
Christa B.Eng.
Young tech entrepreneur, recently launched an AI-powered SaaS.
当然能,但这事儿急不来,也不能强求,更像是在种一棵树,而不是在开一盏灯。
“自来水”这个词特别形象,意思是用户自己愿意像水龙头里的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帮你宣传。你想想,你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特别想把一个东西推荐给朋友?
大概就两种情况:
- “我X,这个太牛了!” —— 当一个产品好用到超出你的预期,解决了你一个特别大的痛点,或者让你感觉自己变聪明、变厉害了。你分享它,一方面是真心为朋友好,另一方面其实也在展示自己的品味和发现好东西的能力。
- “这个东西能代表我。” —— 当一个产品跟你三观相符,你认同它的理念,用它成了一种身份认同。你分享它,就像在告诉别人“嘿,看,我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想让用户成为“自来水”,别总想着去研究什么“增长黑客”的骚操作,那些都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你得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做好两件事:
第一,把你的产品打磨到极致,让它至少有一个“尖叫点”。
这个“尖叫点”就是用户体验到时会忍不住“哇”出来的那个时刻。可能你的产品功能不多,但核心功能一定要比别人好用10倍。可能是速度快到飞起,可能是设计美到让人想舔屏,也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巧妙到让人拍案叫绝。
说白了,你的产品得像一杯递到沙漠里快渴死的人手里的冰水,他喝完第一口,绝对会跟身边所有的人说:“快去喝!那儿有水!” 你得先找到那些“快渴死的人”,然后给他们一杯“冰水”。
第二,创造一个让用户“忍不住想分享”的场景。
光有好产品还不够,你得给用户一个分享的理由和契机。
- 结果导向的分享: 用户用你的产品做出了一个很酷的东西,比如一张漂亮的设计图、一段有趣的数据分析报告、一个游戏里的高分记录。这时候你提供一个方便的“分享”或“炫耀”按钮,他自然就愿意发到社交网络上。
- 协作需要: 像飞书、Notion这种工具,你想跟别人一起用,就必须得把链接发给对方。这就天然地形成了传播。
- 利益驱动: 这是最直接的,但也是最需要小心的。比如“邀请好友双方各得一个月会员”。这个方法有用,但前提是你的产品本身就值得付费,否则就是白送也没人要,反而显得廉价。
- 身份和情感连接: 找到第一批最爱你的产品的用户,把他们聚集起来(比如建个微信群),认真听他们的意见,让他们有参与感和归属感。他们会成为你最忠实的“自来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我们”的产品。
总结一下,别把用户当成是你要利用的“流量”,把他们当成是你要服务的“人”。用心做出一个能给他们带来巨大价值、让他们感到惊喜的产品,然后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当他们发自内心地认可你和你的产品时,“自来水”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