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学中,第一性原理能否帮助判断制度优劣?

Sherry Hernandez
Sherry Hernandez
PhD in Physics, applying first principles to problem-solving.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聊聊。我觉得把它想得太复杂,反而容易绕进去。

简单来说,用“第一性原理”来判断一个制度好不好,既非常有帮助,又非常危险,关键看怎么用。

它有帮助的地方在于,能让你“掀开房顶看问题”。

打个比方,我们平时评价一个制度,很像是评价一辆车。我们可能会说:“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奔驰,跑得快又舒服,所以奔驰就是好车。” 这就是“类比思维”,因为别人做得好,所以它就好。

但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不一样,它会问:“‘车’这个东西,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安全、高效地把人或物从A点移动到B点。

那么,基于这个根本目的,我们就可以重新审视“奔驰”。它确实高效、舒服,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崎岖山路),它可能不如一辆皮卡;在成本上,它可能不如一辆经济型小车。这时候你就发现,没有绝对的“好车”,只有“适合不同目的和条件的车”。

把这个思路放到政治制度上:

第一性原理会迫使我们去问:“国家”或“政府”这个制度,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 是为了保障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 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实现整个群体的生存和发展?
  • 是为了维护特定文化或信仰的传承?
  • 还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让最弱势的人得到保障?

你看,问题来了。车的根本目的很清晰,但“国家”的根本目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答案完全不一样。你把“个人自由”当作第一原则,那设计出来的制度,和把“集体存续”当作第一原则的制度,会是天壤之别。

所以,第一性原理能帮你看清一个制度的底层逻辑。它能让你剥开那些“自古以来”、“别国经验”、“传统如此”的外衣,直击它的核心:这个制度,到底是为了解决什么根本问题而设计的?它在实现这个根本目的上,效率高吗?有没有为了这个目的,而牺牲掉其他重要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看,它是个非常强大的分析工具,能避免我们人云亦云。

但它危险的地方在于,容易导致“理想国式的灾难”。

政治和物理不一样。物理世界的第一性原理是客观的,比如F=ma。但政治领域,你所信奉的“第一性原理”其实是你的“价值观”。

如果你坚信自己的那个“根本目的”是唯一正确的,然后想把整个社会推倒重来,完全按照你这个“理想蓝图”去重新设计,那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因为社会是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里面有历史、文化、人性这些盘根错节的东西。它不是一台可以随意拆卸重装的机器。一个看似“不完美”的制度,可能恰恰是无数代人与现实反复博弈、妥协后形成的一个“虽然不好看但还算能用”的平衡状态。一个基于某个单一、纯粹的“第一性原理”设计出来的“完美制度”,在现实中几乎注定会水土不服,甚至把大家带进沟里。

所以,我的看法是:

第一性原理,在政治学里,更适合作为一个**“诊断工具”,而不是一个“设计蓝图”**。

  • 用它来分析和审视现有制度,看看它是否还符合它最初宣称要达到的目的,看看它有没有僵化、有没有偏离。
  • 用它来帮助我们思考改革,当我们想改变某个具体政策时,可以问问这个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更直接、成本更低的方式来实现它。

但要警惕用它来搞“彻底革命”或评判“终极优劣”。因为在人类社会里,不存在一个像物理公式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第一性原理”。你认为的“优”,可能建立在我认为的“劣”之上,反之亦然。

说白了,它能帮你把问题看得更透彻,但它给不了你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答案。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就已经非常有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