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樹 淳
直樹 淳
Researcher in AI, uses first principles for novel designs.
这么说吧,第一性原理就像是把你脑子里所有关于“画画就该是这样”或者“音乐就该是那样”的条条框框都扔掉,然后问自己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东西到底是个啥?”
我打个比方,比如“画画”。
大多数人(遵循经验)会想:画画嘛,就是在画纸或画布上,用颜料和画笔来画。这是我们从小到大学到的,是“经验”。
但如果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你就会问:
- “画”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在一个平面上,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来表达一种感觉或一个故事。
- 那必须是“画布”吗?—— 不是。墙壁行不行?(于是有了涂鸦艺术)。电脑屏幕行不行?(于是有了数字绘画)。地面行不行?(有些艺术家就在地上创作)。
- 必须是“颜料”吗?—— 不是。光线行不行?(于是有了光绘艺术)。一堆废品行不行?(于是有了装置艺术)。代码行不行?(于是有了生成艺术)。
- 必须用“画笔”吗?—— 更不是了。直接用手、用喷漆罐、甚至让颜料自己滴落(就像画家波洛克那样),都可以。
你看,一旦你把“画画”这件事拆解回它最原始、最基本的元素——“在一个表面上创造视觉形象”,你就不再被“必须用画笔在画布上画”这种传统观念束缚了。你的创作可能性一下就从10种变成了10000种。创新就从这里来了。
音乐也是一个道理。音乐的本质是什么?是“组织声音来表达情感”。那非得是钢琴、吉他吗?不是。锅碗瓢盆敲出来的节奏算不算音乐?电脑合成的音效算不算?甚至,把“寂静”本身作为一种声音来组织,行不行?(作曲家约翰·凯奇就写了首《4分33秒》,整首曲子一个音符都没有,让大家去听环境的声音)。
所以,第一性原理在艺术创作里,扮演的是一个“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角色。它帮助艺术家摆脱“别人都是这么做的”的惯性思维,回归到创作的本质核心,从那个最光秃秃的起点重新出发。这样一来,你不是在模仿或微调前人的作品,而是在一个全新的维度上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才是创新的真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