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哲学为何追求“不可分解的真理”?

Molly Archer
Molly Archer
Expert in ancient Greek philosophy.

这么说吧,你可以把我们所有的知识和道理想象成一个用乐高积木搭起来的巨大城堡。

这个城堡可能看起来非常宏伟、复杂,有很多漂亮的塔楼和房间。但问题是,如果最底下的那些积木块本身就是用烂泥巴捏的,或者只是随便堆在那儿,那整个城堡随时都可能塌掉。一阵风、一场雨,或者有人轻轻一推,就完蛋了。

追求“不可再分解的真理”,其实就是在为我们这座“知识城堡”寻找最坚固、最可靠的“地基”和“基础积木”。

**在科学上,**这块“基础积木”就是像“能量守恒”、“万有引力”这样的基本物理定律。科学家们不是满足于“苹果会掉地上”这个现象,他们会一直往下挖:为什么会掉?是因为引力。引力是什么?是质量导致的時空弯曲。他们想找到那个最底层的、解释一切的、不能再被拆分的规则。一旦找到了这个规则,我们就能用它来解释和预测无数其他现象,从行星轨道到黑洞,甚至还能利用它造出火箭和卫星。你找到了地基,就能盖出真正结实的高楼。

**在哲学上,**也是一个道理。比如笛卡尔那句著名的“我思故我在”。他当时就是想,我能不能怀疑一切?我看到的世界可能是假的,我听到的声音可能是幻觉,我的身体都可能不存在。他把所有东西都拆掉了,最后发现,只有一件事是无论如何都拆不掉、也怀疑不了的,那就是“我正在怀疑”这件事本身。既然我在怀疑、在思考,那么这个“思考的我”必然是存在的。这就是他为自己的哲学大厦找到的一块“不可再分解”的基石。从这块基石出发,他才能重新开始构建他对世界、对上帝的整个认识。

所以,我们为什么这么执着于找这个东西?

  1. 为了安全感和确定性。 建立在它之上的知识体系才是最稳固、最可靠的。它能让我们的认知大厦不会轻易崩塌,让我们在面对复杂世界时心里有底。
  2. 为了真正的创造力。 只有理解了最底层的规则,你才能真正地去创造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重复。就像一个厨师,如果只會背菜谱,那他永远做不出新菜。但如果他理解了酸、甜、苦、咸、鲜之间搭配的底层原理(第一性原理),他就能创造出无穷无尽的美食。
  3. 为了简洁和优雅。 世界看起来纷繁复杂,但很多时候,驱动这一切的底层规律却是异常简洁的。找到那个最根本的“一”,然后用它来解释“万物”,这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智慧和美感的事情。

说白了,这是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是不满足于“别人都这么说”,而是想亲自挖到“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那个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