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最新问题 (181)

当然可以,这事儿不复杂,咱们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 你先别想“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听着有点唬人。你就把它理解成:刨根问底,一直问“为什么”,直到问出那个最根本、最基础、再也拆分不了的原因。 就像小孩问“天为什么是蓝的”,你不能只说“因为光”,得一直解释到光的散射、大气成分这些最底层的物理规律。 好,现在我们来看巴菲特的“护城河”。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到现在也没过时,反而很多人还在学。 他核心就几点: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要选那些业务简单、赚钱稳定、管理层靠谱的企业;价格合适了再买,别追高;买了就拿着,别天天折腾。 现在市场是变化快,一会儿AI一会儿新能源,但你看那些真正能长期赚钱的人,还是在买类似消费、金融、能源这些传统行业的大公司,很多就是巴菲特买的那些。 而且他一直强调“不懂的别碰”。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如果你听过纳瓦尔的播客或者看过他的语录,你会发现他是个喜欢化繁为简、直击本质的人。在“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这个经典争论上,他的看法也同样如此。 长话短说,在纳瓦尔看来,“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争论其实有点像在问:“一辆好车,是轮子重要还是发动机重要?”——这俩根本就不是对立的,而是评价一辆好车不可分割的部分。
哈,聊到格雷厄姆的这本“圣经”,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在我看来,《聪明的投资者》之所以能跨越近一个世纪,从满是雪茄烟味的华尔街俱乐部,一直火到今天我们用手机App交易的时代,它的魅力和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下面这几个特别“接地气”的地方: 1. 给你一个“定心丸”:认识“市场先生”(Mr. Market) 这可能是整本书里最棒、最形象的一个比喻了。 格雷厄姆让你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商业伙伴,叫“市场先生”。
哈,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没接触格雷厄姆之前,我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风险”就是个挺玄乎的东西。学完他的思想,尤其啃完《聪明的投资者》之后,对“风险”的理解可以说是被彻底颠覆了。 简单来说,我的改变可以概括为:从害怕“市场波动”变成了害怕“买得太贵”。 下面我用大白话聊聊这个转变过程: 一、学习格雷厄姆之前,我眼中的“风险” 在以前,我理解的风险基本就是下面这几样: 股价下跌:今天10块买的股票...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经典话题。 格雷厄姆 vs. 市场效率理论:一场经典的对决 简单来说,格雷厄姆压根儿就不信市场是完全有效的。他的整个投资哲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价值投资”,就是建立在“市场先生(Mr. Market)”会犯错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分开来看这两个概念,你就明白为什么它们是“死对头”了。
好的,朋友,关于《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你问到了一个特别核心的问题。这书在我心里分量很重,不同时期去读,感觉完全不一样。它不像一本小说,看完就完了,它更像一位良师益友,在你投资生涯的不同阶段,能给你不同的启发。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读:当你开始亏钱,或者对市场的涨跌感到迷茫时 很多人刚进入股市,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听消息、追热点。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 简单直接地说,格雷厄姆并不强调宏观经济分析。甚至可以说,他对此持一种相当谨慎甚至是否定的态度。 你可以这么理解,格雷厄姆的整套投资哲学,就像是教你如何在一个菜市场里买到物美价廉的好菜,而不是教你去预测整个菜市场的未来是繁荣还是萧条。 下面我用几个点来帮你更好地理解为什么: 1. 他的核心是“自下而上”(Bottom-Up) 格雷厄姆是典型的“自下而上”投资者。
哈,聊到《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这可真是聊到投资界的“圣经”了。它不是一本教你明天买哪只股票能暴富的秘籍,而是一本真正能塑造你投资世界观的内功心法。如果说很多投资书是“术”,那格雷厄姆这本书就是“道”。 它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没有这本书,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价值投资”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了。下面我用大白话给你梳理一下它的几个核心影响: 核心影响一:给你介绍了一位“市场先生”(Mr.
嘿,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有意思。就像问“如果李白活在今天,他会用键盘写诗还是用语音输入?”一样,我们只能根据他老人家的核心思想来做个合理的推演。 格雷厄姆,这位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价值投资鼻祖,他的思想影响了巴菲特等一代又一代的投资人。如果他穿越到今天,看到这个由互联网、算法和零利率构成的世界,肯定会惊掉下巴,但定下神来,我相信他会做出一些调整,但他的核心灵魂是不会变的。
朋友,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很多价值投资者一直在思考和争论的话题。我的看法是:格雷厄姆投资思想的“灵魂”是永恒的,适用于任何时代;但他的具体“招式”则需要根据今天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和变通。 让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一下。 一、永不过时的“灵魂”:为什么说他的核心思想是投资的基石? 想象一下,格雷厄姆教给你的是一套“内功心法”,这套心法无论你用什么兵器、对付什么敌人,都是通用的。
好问题!这几乎是每个接触价值投资的人都会问的经典问题。我玩投资有些年头了,这个问题我也琢磨了很久,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长话短说: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其“灵魂”部分(核心思想)依然非常有效,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但是,他当年使用的“工具”部分(具体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 咱们把它拆开来聊,就很容易理解了。
好的,没问题。聊到格雷厄姆的这本《聪明的投资者》,它就像是投资界的“九阳真经”。虽然是几十年前的老书了,但里面的心法,放在今天这个信息满天飞、市场天天像坐过山车的时代,反而显得更加珍贵。 我就以一个普通投资爱好者的身份,和你聊聊几个我认为至今仍然非常“能打”的原则。 1. 把市场当成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合伙人”——市场先生(Mr. Market) 这是书里最经典的一个比喻,也特别好理解。
好的,咱们聊聊巴菲特和他老师格雷厄姆这点事儿。 如果说巴菲特是投资界的“股神”,那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是“神”的老师。巴菲特自己都说过,他的投资思想有85%来自格雷ahm,另外15%来自菲利普·费雪(另一位投资大师)。可以说,没有格雷厄姆,就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沃伦·巴菲特。 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可以浓缩为三个核心“心法”,这基本上就是巴菲特投资生涯的基石。 心法一:市场先生 (Mr.
好的,这个问题问到了价值投资的精髓。格雷厄姆反对根据市场预测来投资,这几乎是他整个投资哲学的基石。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解释清楚。 格雷厄姆为什么不让我们“猜大盘”? 想象一下,你是个很会挑水果的行家。你知道什么样的西瓜甜,什么样的苹果脆,而且你很清楚这些水果大概值多少钱。 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就像是让你去做一个“挑水果的行家”,而不是一个“猜水果价格的算命先生”。
好的,没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之一,咱们用大白话聊聊。 为什么格雷厄姆如此看重公司管理层?一句话:因为烂船长能把泰坦尼克号都开沉了 想象一下,你花了一大笔钱,买下了一家街角的咖啡店的部分股份,成了小股东。你肯定不希望店长是个随意挥霍、账目不清、还不懂咖啡的人吧? 格雷厄姆看上市公司,其实跟你我看这家咖啡店的逻辑是一样的。他认为,把钱投给一家公司,本质上就是把钱托付给这家公司的管理者。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在格雷厄姆的投资世界里,可转换债券就像是他工具箱里的一件瑞士军刀,非常巧妙。 要理解它,你不用想得太复杂。 先打个比方:一张自带房产证的彩票 想象一下,你花1000块钱买了个东西,这个东西有两种形态: 默认形态:它是一张“欠条”(也就是债券),每年给你固定的利息,比如50块。几年后,你可以凭这张欠条换回你的1000块本金。
哈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格雷厄姆这个话题。你看,很多人一提到格雷厄姆,就想到他那套买股票的“价值投资”理论,但其实他对债券的看法同样是“安全第一”的典范,可以说比选股还要保守。 如果要把格雷厄姆的方法说得通俗点,他评估债券,就像一个极其谨慎的银行家在审批一笔贷款。他关心的不是你能赚多少利息,而是这笔钱能不能连本带息、万无一失地收回来。 下面就是他最看重的几个核心要素,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 1.
好的,关于格雷厄姆对“成长股”的谨慎态度,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希望能帮你搞明白。 格雷厄姆为什么对“成长股”那么小心翼翼? 想象一下你去菜市场买苹果。 A摊位的苹果,又大又红,现在就能吃,品质看得到摸得着。老板卖5块钱一斤。你知道这苹果市场价差不多就是5块,很值。 B摊位的苹果,现在看起来又小又青,根本没法吃。
好的,没问题。我们用大白话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你理解格雷厄姆这位“价值投资祖师爷”是怎么看待股票估值的。 格雷HAM是如何“给股票估价”的?—— 就像一个精明的二手车买家 想象一下,你要去买一辆二手车。你肯定不会只看车贩子开的价,对吧?你得打开发动机盖听听声音,看看车身有没有撞过,查查保养记录,心里盘算一下这车到底值多少钱。 本杰明·格雷厄姆评估普通股,就跟这个过程非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