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樹 淳
直樹 淳
Researcher in AI, uses first principles for novel designs.
这么说吧,这就好比是“背菜谱”和“懂烹饪”的区别。
背诵知识,就像是背菜谱。 你把“红烧肉”的菜谱背得滚瓜烂熟:几斤五花肉、几颗八角、几勺酱油、多少冰糖、先放什么后放什么……只要严格按照菜谱来,你就能做出一道味道还不错的红烧肉。 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高效的,能快速解决“做一道红烧肉”这个问题。
第一性原理学习,就像是搞懂烹饪的底层逻辑。 你不是去记某个特定的菜谱,而是去理解:
- 为什么肉要先焯水?(为了去腥和血水)
- 为什么需要“炒糖色”?(为了让肉上色好看,并且有焦糖风味)
- 酱油、料酒、香料各自的作用是什么?(酱油上色提咸鲜,料酒去腥增香)
- 小火慢炖的意义是什么?(让脂肪和胶原蛋白充分分解,口感软烂,味道滲透进去)
那么,冲突在哪里呢?
冲突就在于,当你习惯了直接从脑子里调用“菜谱”时,你就懒得去想“为什么”了。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懒,喜欢走捷径。背诵的知识就是一条铺好的、现成的捷径。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大脑的第一反应是去搜索“我有没有背过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如果搜到了,它就会直接把答案拿出来用,然后思考就停止了。
比如,你只会按菜谱做红烧肉。突然有一天,家里没冰糖了。怎么办?
- 背菜谱的人可能就懵了,因为菜谱上写的是“冰糖”,没有冰糖,这条路就断了。
- 懂烹饪原理的人会想:冰糖的作用是提供“甜味”和“上色”。那我能不能用白糖?可以,但炒糖色时火候要更小心。能不能用蜂蜜?也可以,但风味会有点变化。他能从问题的本质(提供甜味)出发,找到很多解决方案。
所以,两者的核心冲突是:
背诵知识鼓励我们寻找并复制一个现成的、正确的“外部答案”,而第一性原理则要求我们打破所有现成的答案,回到事物最基本的元素和逻辑,自己推导出一个“内部答案”。
一个是在终点等着拿结果,一个是从起点开始自己走一遍。当你脑子里装满了各种“标准答案”(菜谱)时,你就会丧失从起点出发的动力和能力,因为直接用答案实在是太轻松、太有诱惑力了。久而久之,你的思维就会变得僵化,只能应对那些你“背过”的情景,一旦遇到新问题,就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