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

查理·芒格的最新问题 (224)

投资比亚迪(BYD)是巴菲特的决定还是芒格的决定? 投资比亚迪主要是查理·芒格的决定。芒格在2008年对比亚迪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强烈推荐给沃伦·巴菲特。巴菲特随后同意并通过伯克希尔·哈撒韦进行了投资,购买了比亚迪约10%的股份。这笔投资源于芒格对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的欣赏,他认为王传福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技术天才。尽管巴菲特本人对科技股较为谨慎,但芒格的说服力促使了这笔交易的达成。
为何对喜诗糖果(See's Candies)的收购对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1972年,伯克希尔·哈撒韦以2500万美元收购喜诗糖果(See's Candies),这笔交易表面上看似微不足道,仅涉及一家区域性糖果公司,年销售额约3000万美元,利润不足500万美元。然而,这笔收购却成为巴菲特和芒格投资哲学的转折点,深刻影响了他们的价值投资理念。
巴菲特与查理·芒格的伙伴关系如何规避个人认知盲点 沃伦·巴菲特与查理·芒格的长期伙伴关系是投资界的一个典范,这种关系通过互补的思维方式和开放的辩论,帮助他们有效规避个人认知盲点。以下从几个关键方面分析: 1. 互补的认知风格 巴菲特的优势与盲点:巴菲特以价值投资为核心,擅长识别低估资产,但有时可能陷入“锚定偏误”(过度依赖初始信息)或“乐观偏误”(对积极结果过度自信)。
如何对抗“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误,指人们倾向于优先关注支持自己现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低估与之矛盾的证据。这在投资决策中特别危险,可能导致投资者固守错误观点,错失机会或放大风险。查理·芒格作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副主席和沃伦·巴菲特的长期合作伙伴,在对抗这一偏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说到查理·芒格,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投资大神”。但如果你问芒格自己,他最希望我们记住的,可能远不止这些标签。他更像一位智慧的老爷爷,希望留给我们的,是一套能让我们生活得更明白、更幸福的“思维工具箱”。 如果要把他的期望浓缩一下,大概是下面这几点: ## 1. 一个理性的实践者和老师 这是芒格最核心的自我定位。他一生都在对抗“愚蠢”。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查理·芒格:理性与本能的终身搏斗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是的,芒格坚信理性可以,也必须战胜本能。但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场需要刻意练习、终身进行的“搏斗”。 你可以把这想象成我们每个人大脑里的“两个小人”。 “本能小人”:他很强大,反应飞快。他掌管着我们的情绪,比如贪婪、恐惧、嫉妒、懒惰。
好的,我们来聊聊查理·芒格这位老爷子是怎么看待现在的教育制度的。 如果你看过芒格的演讲或者书,你会发现他说话特别直,一针见血。他对教育的批评,不是那种“哎呀,学生负担太重了”之类的表面问题,而是直指教育的核心——它到底有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思考。 总的来说,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这几个方面,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 1. 学科壁垒太森严,知识是孤立的(“筒仓效应”) 这是芒格最核心的批评。
好的,我们来聊聊查理·芒格关于“追随热爱”这个话题的看法。这确实是很多人在做职业选择时会纠结的问题。 查理·芒格不主张“追随热爱”,甚至认为这是个馊主意 简单直接的答案是:不,他非但不主张,还明确表示“追随你的热爱”(Follow your passion)是非常糟糕的建议。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反常识,毕竟我们从小听到的都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你爱做的事,就不会觉得是在工作”。
好的,我们来聊聊查理·芒格这位智慧老人是如何看待“孤独”和“自我反思”的。这俩词听起来有点“文艺”,但对芒格来说,这可是他投资和人生决策中非常核心的“武器”。 我会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解释清楚。 芒格的智慧:为什么“一个人待着”和“琢磨事儿”这么重要? 想象一下,芒格就像一位内力深厚的武林高手。当别人都在忙着比划招式、参加武林大会的时候,他更喜欢自己找个安静的山洞,默默地打坐、思考,修炼内功。
好的,没问题。如果要把查理·芒格那如山一般多的智慧浓缩成几条给年轻人的核心建议,我会用大白话总结成下面这几点。这不仅仅是投资,更是关于如何过好一生的“操作系统”。 芒格给年轻人的核心建议:别总想着怎么变聪明,先想想怎么才能不犯傻 很多人一听芒格,就觉得是高深的投资哲学,其实他给年轻人的建议,核心就一条:做一个靠谱、理性、并且能持续进步的人。听起来简单,但做到极难。
好的,关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的理解。 如果要把芒格老爷子在晚年反复强调、念叨最多的那个反思总结出来,我觉得可以浓缩成两个紧密相连的核心,一个关于投资,一个关于人生。 1. 关于投资:那个“遍地是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可能是他晚年最现实、也是最常给年轻人泼的“冷水”。 简单来说,芒格认为,他和巴菲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黄金时代”。
嘿,聊到查理·芒格的慈善,这事儿还真挺有意思的,跟他投资一样,充满了他的个人风格。他不像比尔·盖茨那样搞个覆盖全球的基金会,他的慈善更像是他的投资,精准、集中,而且特别“较真”。 下面我给你梳理一下,尽量说得通俗易懂。 他主要把钱投向了哪些地方? 芒格的慈善捐赠,主要集中在他本人非常熟悉、并且高度认可的几个领域,特别是教育和医疗。
好的,我们来聊聊查理·芒格这位智慧的老人,在他晚年是如何看待“名声”和“声誉”这两个东西的。 这俩词听起来差不多,但在芒格眼里,那可是天差地别。咱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面子”和“里子”的区别。 声誉:你压箱底的“硬通货” 对芒格来说,声誉(Reputation) 就是你的“里子”,是你这个人最核心、最宝贵的资产。 它是什么? 声誉不是你在电视上有多出名,也不是有多少粉丝。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查理·芒格对TMT的看法:不是彻底改变,而是与时俱进的演化 简单来说,答案是:是的,他的观点确实发生了明显的演化,但这并不是对他过去原则的背叛,而是他将自己的投资智慧应用在了新的时代。 我们可以把他的看法分成两个阶段来看,这样会更清晰。 第一阶段:经典的“老派”芒格(大约在2010年之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芒格和巴菲特对科技股(TMT领域的核心)都抱着一种“敬而远之...
好的,我们来聊聊查理·芒格这位智慧的老人对“退休”和“晚年生活”的看法。 查理·芒格是否提倡“退休”?他对晚年生活有哪些建议? 一句话总结:他强烈不提倡。 对芒格来说,“退休”这个词,尤其是那种什么都不干、整天打高尔夫的传统退休模式,几乎等同于“精神上的死亡”。他自己就是最好的例子,直到99岁高龄去世前,他依然在伯克希尔·哈撒韦担任副主席,每天都在阅读、思考和工作。
好的,咱们来聊聊查理·芒格老爷子心里那些“顶呱呱”的公司。 芒格看公司,不像咱们普通人看股票K线图,他更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给公司“望闻问切”,看的是它的“体质”和“品性”。他口中的“典范”公司,往往不是短期内最能涨的,而是那种能让你晚上睡得踏实,可以长期持有,甚至传给下一代的好生意。 下面就是几家他经常挂在嘴边的“模范生”,以及他为什么如此推崇它们: 1.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查理·芒格:更像是“等待更好的时机”,而不是“抄底” 如果非要在这两者之间选一个,那芒格毫无疑问是**“等待更好的时机”**的坚定拥护者。这两个词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对于像芒格这样的投资大师来说,背后的逻辑和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 我们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理解这件事。 一个生动的比喻:打棒球,而不是捞鱼 芒格自己很喜欢用打棒球来形容投资。
好的,没问题。聊到查理·芒格,我们总想到他的投资智慧,但其实他的人生哲学,尤其是对家庭生活的看法,同样充满了智慧,而且非常接地气。 他没有专门写过一本《芒格育儿经》,但从他的各种演讲和《穷查理宝典》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他身体力行的家庭生活原则。这些原则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非常朴素的常识和智慧。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查理·芒格是否认为财富是衡量成功的核心指标? 简单来说,不是。 对芒格而言,财富更像是一个副产品,一个当你做对了许多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之后,自然而然得到的结果。他的人生哲学里,成功的核心是别的东西。 你可以这么理解: 1. 成功是“配得上”你想要的东西 这是芒格最核心的观点之一。他有句名言:“想得到一样东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哈喽,朋友!聊到查理·芒格怎么应对流动性危机,这可是个好问题。其实,芒格的智慧厉害之处在于,他不是在危机爆发后才想办法“应对”,而是在危机来临之前,就已经把“防火墙”建得高高的了。 他的策略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出海前就已经把船的每个角落都检查了一遍,备足了粮食和淡水,而不是等暴风雨来了才手忙脚乱地找救生圈。 下面我用大白话给你梳理一下他的几条核心原则,保证好懂: 1.

子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