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工程师
IT工程师的热门问题 (100)
老兄,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个做产品的人基本都纠结过。
答案很简单:完全取决于你收他们多少钱,以及你的服务有多“重”。
这事儿你不能只看“3个用户”这个数字,得算笔账。咱们把这事想成开个实体店。
你的“云账单”就是你这个店的“房租水电费”。
你的“3个用户”就是你最早的3个客人。
现在问题就变成了:这3个客人的消费,能付得起店里的房租水电吗?
你看,这么一想就清楚多了吧。
哥们,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可以说是每个想做产品的人都得琢磨的坎儿。这俩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就跟开餐厅,你是想做薄利多销的快餐店,还是想做客单价高但精致的私房菜馆一个道理。
咱们掰开揉碎了聊聊。
靠广告赚钱(快餐店模式)
核心逻辑:我提供一个免费的东西(App、网站、工具),吸引海量的人来用。人多了,流量就大了,就像一个热闹的广场。
悬,够呛。
说白了,大部分投资人看不懂,也没兴趣看懂一个纯粹的技术架构图。你放一堆 AWS 图标、Nginx、Redis、Kafka 之类的东西,他们看到的就是一堆无意义的方框和箭头,脑子里想的是“这哥们是不是想用技术复杂度来唬我?”
换个角度想,投资人关心的是什么?是你的“生意”,而不是你的“技术实现”。
老哥,我太懂了。这事儿就跟我回家过年,我妈问我“你那是在电脑上敲啥玩意儿能挣钱”一模一样。跟外行,尤其是长辈,解释“怎么赚钱”是个技术活,比写代码难。
别聊技术,别扯什么“架构”、“并发”、“算法”,没人关心。你就记住,商业的本质几千年没变过,就是“价值交换”。你得把你的事儿,翻译成他们能听懂的“买卖”。
你可以试试用这个思路去解释,就三步:
第一步:说清楚你“服务”谁。
这么说吧,咱们用一个大家都能懂的例子:做饭。
SaaS (软件即服务)
这就像你直接去餐厅吃饭。你不用买菜、不用开火、不用洗碗,甚至桌子都不用你擦。你只需要坐下,点菜,张嘴吃就行了。吃完付钱走人。
对应到软件上,就是你直接用这个软件的功能,比如你用网盘存东西,用在线文档写字,用邮箱发邮件。软件本身在哪台服务器上、怎么维护、有没有bug,你一概不用操心。按月或按年付个会员费,直接用就完事了。
哥们,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个自己干的人都得在心里算这笔账。这事儿其实没那么玄乎,说白了就是一道小学数学题:
你手里的钱 ÷ 你每个月要花掉的钱 = 你能撑几个月
关键在于,你怎么算清楚“每个月要花掉的钱”。很多人就算不明白这个,结果突然有一天就断粮了。
得分两块算,一块是公司开销,一块是个人生活开销。
这事儿得分情况看,但你先别慌,大概率是不会消失的。
我给你打个比方,你们的 repo(代码仓库)就像一个在云端的共享文件夹,比如腾讯文档或者石墨文档。
关键点在于,这个“共享文件夹”是谁创建的,放在谁的名下。
1. 最安全的情况:Repo 在公司/团队的“组织账户”下
这是最正规、最推荐的做法。像 GitHub、Gitee、GitLab 这些平台都支持创建“组织 (Organization)”。
这问题问得太真实了,基本是每个想进创业公司的人都会纠结的点。说实话,这事儿不是非黑即白,不是“要么拼死要么躺平”那么简单。我用大白话给你捋捋。
首先,你得看这公司在哪个阶段。
1. 刚起步的“车库阶段”(1-20人左右):
这个阶段,基本就是“加班到秃”模式,而且大家通常是自愿的。为啥?
为了活下去: 钱是融来的,烧一天少一天。产品得赶紧做出来,推向市场,拿到用户和收入,不然大家就一起玩完。
哥们,这么说吧,把服务器的 root 权限给别人,就跟你把你们家保险柜的密码和钥匙一起给了别人差不多。
root 是系统里权限最高的神,是“创世之神”。拥有了它,就意味着可以对服务器做任何事情,没有任何限制。
具体来说,拿到 root 的人可以:
看所有东西:你服务器上所有的文件、代码、客户数据、合同、财务信息……只要存着,他就能看,能拷贝走。
哈喽,这个问题我刚开始做自己的项目时也纠结了很久,我给你分享一下我的经验和看法,希望能帮到你。
这么跟你说吧,把设计师和 Tailwind CSS 放在一起比较,就像在问:“我应该请个建筑师,还是直接去买最好的砖头和水泥来盖房子?”
你看,这两者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也不是二选一的关系。
设计师是“建筑师”,他负责“设计图纸”
一个好的设计师,他做的不只是“把网页弄得好看”。
这事儿吧,问得特别好,可以说是所有合伙创业的必经之路。会不会从兄弟变仇人?答案是:会,但大概率不是因为“分股权”这个动作,而是因为“怎么分”以及“分完之后”没处理好。
我用大白话给你捋一捋这里面的坑和道道。
1. 最大的坑:按兄弟感情拍脑袋分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模式。“咱俩是兄弟,别谈钱,伤感情,一人一半!” 或者 “你出钱多,你大头,我干活,我小头。”
听着很仗义,但不出一年,矛盾就来了。
嗨,哥们。这问题太真实了,我估计一半以上的技术合伙人都遇到过。你这还算好的,起码是想重构,有的可能直接就想重写了(开个玩笑)。
这事儿处理起来得讲究点方法,毕竟对方是合伙人,不是普通同事,关系更重要。直接说“你代码太烂”肯定不行,伤感情。自己偷偷改了,更像是在搞背后袭击,也不行。
给你几个建议,你可以试试:
第一步:先冷静判断一下,是“看不惯”还是“真不行”?
只是“看不惯”? 比如,他的代码风...
哥们儿,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么说吧,你作为技术合伙人,解决的是“怎么把东西做出来”的问题,而一个会讲故事的合伙人,解决的是“如何让别人相信我们”的问题。这两件事一样重要。
你可能觉得,我产品牛逼,功能强大,这还不够吗?不够,远远不够。
你想想,一个好的产品从诞生到成功,需要过几关?
第一关:找投资人。
说实话,这很难,但不是完全不可能。咱们换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难在哪了。
你希望别人免费、还要熬夜陪你写代码,这意味着对方要付出:
健康成本:熬夜伤身体,这是公认的。
时间成本:他白天可能要上班,晚上的时间本来可以休息、娱乐、陪家人或者学习提升自己。现在这些时间都投入到你的项目里了。
机会成本:他把时间花在你的项目上,就不能去做其他可能赚钱的私活,或者构思自己的项目了。
老哥,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基本上是每个技术出身的创始人都会在心里琢磨好几遍的事。
这事儿其实得分两个层面看:“写代码的工程师”和“CTO”,这是两个物种。
打个比方吧,咱们盖一栋楼:
工程师是那个最牛的工匠,知道怎么把钢筋绑得最牢,怎么把砖砌得最漂亮,能亲手把活儿干得又快又好。你交给他一个房间,他能给你完美地盖出来。
CTO更像是总建筑师 + 总工头的结合体。
这得分情况看,不能一概而论。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的产品是个工具,特别是解决特定痛点的工具。
说白了,用户会不会用你的产品,关键在于你的产品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如果你的工具是“独门绝技”,或者比市面上的其他工具好用10倍,那UI丑点真的没那么重要。
你想想很多程序员用的工具、一些科研软件、甚至是政府和银行的内部系统,UI谈不上多好看,但大家还是得用,因为它能完成特定工作。
老哥,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每个做产品的人梦寐以求的境界。想让自己的产品成为像 Stack Overflow (后面简称SO) 那样离不开的“刚需”,不是不可能,但路真的特别长,而且得把几个核心问题想得透透的。
咱们别扯那些虚的理论,就聊聊大白话。
首先,你得问自己一个扎心的问题:你的产品解决的是“维生素”问题,还是“止痛药”问题?
维生素:吃了对身体好,但今天不吃,明天不吃,好像也没啥...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答案很简单:用户给不给真实反馈,几乎完全取决于你怎么问。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直接问“你觉得我这个产品怎么样?”,你得到的回答大概率就是“挺好的”、“还不错”。
这真不是用户骗你,主要是几个原因:
社交礼貌:没人想当面打击一个满怀期待的人。说“不好”会让他们觉得尴尬,也怕伤害你的感情。说“挺好的”是最安全、最省事的“社交润滑剂”。
当然能,而且这非常重要。这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梯演讲”——假如你在电梯里遇到一个重要人物,你能不能在电梯从1楼到10楼的几十秒内,让他明白你在做什么,并且对你产生兴趣。
想在5分钟内讲清楚,关键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而在于你“解决了什么问题”。别聊技术细节,没人关心你用的是什么框架、什么语言。
你可以试试这个结构:
第一分钟:讲个故事,把大家拉进来。
别一上来就说“我做了个APP/网站”。
老兄,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每个做产品的人都彻夜难眠地想过这事。
答案是:看情况。别嫌这答案敷衍,因为用户原不原谅你,真的不取决于“崩溃”这一件事,而是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去一家新开的馆子吃饭。
第一种情况: 你是第一批客人,试营业。菜上来了,有一道有点咸。你跟老板说了,老板立马给你换,还一个劲儿道歉,最后结账还给你打了个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