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

价值投资的热门问题 (181)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如果你听过纳瓦尔的播客或者看过他的语录,你会发现他是个喜欢化繁为简、直击本质的人。在“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这个经典争论上,他的看法也同样如此。 长话短说,在纳瓦尔看来,“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争论其实有点像在问:“一辆好车,是轮子重要还是发动机重要?”——这俩根本就不是对立的,而是评价一辆好车不可分割的部分。
好的,朋友,关于《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你问到了一个特别核心的问题。这书在我心里分量很重,不同时期去读,感觉完全不一样。它不像一本小说,看完就完了,它更像一位良师益友,在你投资生涯的不同阶段,能给你不同的启发。 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到你。 第一次读:当你开始亏钱,或者对市场的涨跌感到迷茫时 很多人刚进入股市,都是凭着一腔热血,听消息、追热点。
哈,聊到《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这可真是聊到投资界的“圣经”了。它不是一本教你明天买哪只股票能暴富的秘籍,而是一本真正能塑造你投资世界观的内功心法。如果说很多投资书是“术”,那格雷厄姆这本书就是“道”。 它的影响极其深远,可以说,没有这本书,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价值投资”可能就是另一番模样了。下面我用大白话给你梳理一下它的几个核心影响: 核心影响一:给你介绍了一位“市场先生”(Mr.
嘿,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也很有意思。就像问“如果李白活在今天,他会用键盘写诗还是用语音输入?”一样,我们只能根据他老人家的核心思想来做个合理的推演。 格雷厄姆,这位被誉为“华尔街教父”的价值投资鼻祖,他的思想影响了巴菲特等一代又一代的投资人。如果他穿越到今天,看到这个由互联网、算法和零利率构成的世界,肯定会惊掉下巴,但定下神来,我相信他会做出一些调整,但他的核心灵魂是不会变的。
朋友,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也是很多价值投资者一直在思考和争论的话题。我的看法是:格雷厄姆投资思想的“灵魂”是永恒的,适用于任何时代;但他的具体“招式”则需要根据今天的市场环境进行调整和变通。 让我用大白话给你拆解一下。 一、永不过时的“灵魂”:为什么说他的核心思想是投资的基石? 想象一下,格雷厄姆教给你的是一套“内功心法”,这套心法无论你用什么兵器、对付什么敌人,都是通用的。
好问题!这几乎是每个接触价值投资的人都会问的经典问题。我玩投资有些年头了,这个问题我也琢磨了很久,跟你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长话短说: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其“灵魂”部分(核心思想)依然非常有效,甚至可以说是永恒的。但是,他当年使用的“工具”部分(具体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地更新。 咱们把它拆开来聊,就很容易理解了。
好的,咱们聊聊巴菲特和他老师格雷厄姆这点事儿。 如果说巴菲特是投资界的“股神”,那本杰明·格雷厄姆就是“神”的老师。巴菲特自己都说过,他的投资思想有85%来自格雷ahm,另外15%来自菲利普·费雪(另一位投资大师)。可以说,没有格雷厄姆,就没有我们今天认识的沃伦·巴菲特。 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可以浓缩为三个核心“心法”,这基本上就是巴菲特投资生涯的基石。 心法一:市场先生 (Mr.
好的,这个问题问到了价值投资的精髓。格雷厄姆反对根据市场预测来投资,这几乎是他整个投资哲学的基石。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解释清楚。 格雷厄姆为什么不让我们“猜大盘”? 想象一下,你是个很会挑水果的行家。你知道什么样的西瓜甜,什么样的苹果脆,而且你很清楚这些水果大概值多少钱。 格雷厄姆的投资思想,就像是让你去做一个“挑水果的行家”,而不是一个“猜水果价格的算命先生”。
好的,没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之一,咱们用大白话聊聊。 为什么格雷厄姆如此看重公司管理层?一句话:因为烂船长能把泰坦尼克号都开沉了 想象一下,你花了一大笔钱,买下了一家街角的咖啡店的部分股份,成了小股东。你肯定不希望店长是个随意挥霍、账目不清、还不懂咖啡的人吧? 格雷厄姆看上市公司,其实跟你我看这家咖啡店的逻辑是一样的。他认为,把钱投给一家公司,本质上就是把钱托付给这家公司的管理者。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在格雷厄姆的投资世界里,可转换债券就像是他工具箱里的一件瑞士军刀,非常巧妙。 要理解它,你不用想得太复杂。 先打个比方:一张自带房产证的彩票 想象一下,你花1000块钱买了个东西,这个东西有两种形态: 默认形态:它是一张“欠条”(也就是债券),每年给你固定的利息,比如50块。几年后,你可以凭这张欠条换回你的1000块本金。
哈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格雷厄姆这个话题。你看,很多人一提到格雷厄姆,就想到他那套买股票的“价值投资”理论,但其实他对债券的看法同样是“安全第一”的典范,可以说比选股还要保守。 如果要把格雷厄姆的方法说得通俗点,他评估债券,就像一个极其谨慎的银行家在审批一笔贷款。他关心的不是你能赚多少利息,而是这笔钱能不能连本带息、万无一失地收回来。 下面就是他最看重的几个核心要素,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 1.
好的,关于格雷厄姆对“成长股”的谨慎态度,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希望能帮你搞明白。 格雷厄姆为什么对“成长股”那么小心翼翼? 想象一下你去菜市场买苹果。 A摊位的苹果,又大又红,现在就能吃,品质看得到摸得着。老板卖5块钱一斤。你知道这苹果市场价差不多就是5块,很值。 B摊位的苹果,现在看起来又小又青,根本没法吃。
好的,没问题。我们用大白话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帮你理解格雷厄姆这位“价值投资祖师爷”是怎么看待股票估值的。 格雷HAM是如何“给股票估价”的?—— 就像一个精明的二手车买家 想象一下,你要去买一辆二手车。你肯定不会只看车贩子开的价,对吧?你得打开发动机盖听听声音,看看车身有没有撞过,查查保养记录,心里盘算一下这车到底值多少钱。 本杰明·格雷厄姆评估普通股,就跟这个过程非常像。
好的,我们来聊聊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价值投资之父”对共同基金的看法。 你把他想象成一位经验丰富、有点爱唠叨但句句是金玉良言的老木匠,而共同基金就是他工具箱里的一件工具。他不会简单地说这工具“好”或“不好”,而是会告诉你什么人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总的来说,格雷厄姆对共同基金的态度是有条件的认可,但伴随着强烈的警惕。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层面来看: 一、他为什么会“认可”共同基金?(优点) 1.
好的,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因为它触及了格雷厄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的核心思想之一。格雷厄姆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对人性和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我看来,他认为大多数人最终会(或者说应该)成为防御型投资者,主要基于以下几个非常现实且接地气的原因。 首先,我们简单说下,啥叫“防御型投资者”?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安全驾驶”的司机**。 这位司机不开快车,不跟人飙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好的,我们来聊聊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价值投资之父”,也就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他对于那些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积极型投资者”到底有哪些选股建议。 想象一下,投资世界里有两种人: 防御型投资者:他们就像是想买一辆省心、耐用、安全的家庭轿车。他们不追求极致的性能,只求安稳可靠,别出什么大乱子。
嘿,朋友!聊到格雷厄姆给咱们普通人(他称之为“防御型投资者”)的建议,这可是个经典话题。他的核心思想其实很简单:别亏钱,别买贵了。他不是让我们去追那些热门的、飞上天的股票,而是像逛菜市场一样,挑那些实在、分量足、价格还公道的好东西。 所以,他建议防御型投资者买的股票,不是某个特定行业,而是一类符合他严格标准的“好公司”。
嘿,聊到格雷厄姆给咱们普通人(也就是他口中的“防御型投资者”)的选股建议,这可是个经典话题了。他老爷子的核心思想就是“安全第一”,别瞎折腾,买那些稳当、便宜的好公司。 具体来说,他列了7条金标准,我给你一条条掰扯清楚: 1. 公司规模要足够大 (Adequate Size) 说白了就是: 别买那些没听过的小公司。 为什么呢? 大公司就像海里的大船,小公司就像小舢板。
好的,没问题。咱们不聊那些虚头巴脑的理论,就用大白话聊聊,格雷厄姆这位老爷子,在挑便宜股票的时候,到底会翻看哪些“说明书”上的指标。 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他到底看重哪些财务指标? 嘿!聊到格雷厄姆和他的“安全边际”,其实没那么玄乎。你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特别精明的购物大师。他买东西(股票)只有一个原则:只在打骨折的时候出手。这个“折扣”就是安全边际。
你好,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这样的: 安全边际 ≠ 无脑买便宜货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也是很多初学价值投资的朋友容易混淆的地方。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不完全是,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 安全边际的核心思想不是让你去买A股市场里最便宜的几只股票,而是用一个相对低的价格,去买一个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个“低价”和“价值”之间的差额,就是你的保护垫,也就是“安全边际”。